观察该图,请回答:
(1)上图是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钱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战国时期哪一个国家使用的钱币吗,
(2)假如我是秦国的一个商人,货币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3)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小李设计了如下表格进行探究活动,思考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请将国家或图片序号填人相应空格内。(每空一分)
A.美国 | B.英国 | C.日本 | D.葡萄牙 E.西班牙 G.苏联 |
色标题 |
典型国家 |
相关图片 |
“先声夺人称大国” |
DE |
|
“手伸五大洲” |
图二 |
|
“亚洲诸国的梦魇”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讽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将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写出字母序号及所反映的历史事件。(3分)
(2)材料二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人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奈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领导核心开创的?
历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扑克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图一梅花K中的人物是国王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建立帝国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亚历山大帝国与中国哪个对当时世界的影响大,说明理由。
(2)图二反映的文明传播方式与图一有何不同?
(3)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历史,缺少的是寻找历史的眼睛。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很多的,需要我们根据所需细心发掘。除了上迹了解历史的资源,请你再举一例,并说明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见图1、图2
(1)通过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敌对双方阵营。
【论从史出】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2)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得出的结论:
【读史明智】
(3)根据图3、图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侵略的历史,日本和德国的态度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