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    (2)氮元素的质子数是_   ____。
(3)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则X=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1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若B表示原子,则x=  

(2)A、C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3)钛广泛应用于航空、宇航以及医学上。D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通过信息可知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科学家对于测定相对原子质量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填字母)。

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C和G为气态,C通入无色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胃液中含适量的F,可帮助消化;F与B发生中和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2)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两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等。

(2)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在保证溶液质量不改变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3)t2℃时欲配制50g 15%的乙物质的溶液,需量取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4)t3℃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物质形成不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  

(3)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的元素信息。结合表回答有关问题:

(1)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由第12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  (填“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①Na Cl

②O S

③F Ne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