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据此选择上图中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
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 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 。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 |
[实验结论]该瓶无色溶液是 。
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反思]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 。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种盐,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 。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 |
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Fe2O3 |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
|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
(3)乙、丙同学又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1.0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
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研究从其结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角度进行,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Ⅰ.结构:
NaOH含有钠元素,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 (填“开头”、“中间”或“结尾”)。
NaOH属于碱,碱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相同的离子,该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Ⅱ.制备:
实验室用纯碱制备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Ⅲ.性质及变化: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因此它与生石灰一起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如右图所示,NaOH溶液可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
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说明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下列哪种物质肯定无法帮助你达到目的 。
a.镁条 b.酚酞 c.CuSO4 d.Ba(NO3)2
Ⅳ.保存:
张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没有变质
猜想Ⅱ:部分变质为Na2CO3,依据是 (用方程式表示);猜想Ⅲ:全部变质
【实验设计、现象和推断】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
无色溶液 |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
现象A |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现象B |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说明猜想 可排除。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变红色,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猜想Ⅱ成立。
(3)若X是CaCl2溶液,则猜想Ⅱ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4)定量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可通过测定 ,
再通过计算得到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在滤出沉淀后的滤液,引导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溶质是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其可能情况有三种: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 。
小伟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步骤 |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产生 |
假设③成立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放出无色气体 |
假设 成立 |
(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足量稀盐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假设 成立 |
小强根据小伟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假设 ② 成立,该假设成立说明教师做的实验是 (选填“恰好完全反应”、“Ca(OH)2过量”或“Na2CO3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