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10 Ω,R2=20 Ω,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R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 V.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可以是( )
| A.45 V | B.5 V |
| C.25 V | D.15 V |
如图所示,在
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x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
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场,在磁场力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由这些条件可知()
A.带电粒子一定带正电
B.不能确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不能确定粒子射出此磁场的位置
D.不能确定粒子在此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物理学中规律的发现是从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实质上是导体内运动电荷受到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 |
| B.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因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了电场使电荷定向移动 |
| C.磁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磁铁内有取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电流 |
| D.电磁感应中的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与洛伦兹力有关,洛伦兹力做功不为零 |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铝质圆形金属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通过有界匀强磁场,则从球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穿出磁场的过程中(磁场宽度大于金属球的直径),则小球( )
| A.整个过程匀速运动 |
| B.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球做减速运动,穿出过程做加速运动 |
| C.整个过程都做匀减速运动 |
| D.穿出时的速度一定小于初速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
|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
| C.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D.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必须超过某一数值 |
E.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可能放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波的周期是0.10s |
|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 |
| C.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
| D.t=0.10s时,质点Q的速度方向向下 |
E.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