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力拉崩倒之声(jiàn) B.其夫语(yì)
C.许声(hǔ) D.欲先走 (jǐ)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         )宾客大宴              ②(         )闻
③众妙(         )备                ④两(         )战战
翻译下列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文章中二、三、四自然段各有一处描写听众的反应,这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首尾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目的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释加点的词:
(1)之哭也: (2)政猛于虎也:
翻译句子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湖中人鸟声绝④下船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至承天寺张怀民②未果,病终
B.①天水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C.①日更定矣②问今何世
D.①湖中人鸟声绝②空谷传响,哀转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甲乙两文都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借景抒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竹本④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竹似贤,何哉?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 地名。②簟[diàn]: 竹席。③荐:草垫。④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以一领及我以 ②后大闻之之
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②怀民亦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