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完成下边题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①
②
③ 我们得到的启示:
答:
议论文阅读。完成文后下题。(共9分)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 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认真地低头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②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联想。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或打游戏,或看电视剧。我又有意识地串了几节车厢,见到还有一个外国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感动了一个中年妇女,她要给这个“老外”拍照片,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学,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③ 说到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我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因为一上课,满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余者大都是在低头玩手机。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萌。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我稍微加了点佐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干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中。
④ 依我所见,如果说读书是“高贵的低头”,那么,玩手机就是不那么高贵的低头。“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才能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未来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头就更无可能。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用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的文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⑤ 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或曰“高贵的低头”;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读书,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于是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但愿她的“励志故事”也会引起众多“低头族”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想有辉煌的明天,就请你也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说说第④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文中说了“低头族”影响了学业乃至事业,其实“低头族”影响的还有其它方面。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出还影响到了什么?
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低头族”说些什么?
记叙文阅读。完成下题。(共11分)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 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⑥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划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⑦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
⑧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的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⑨ 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30字)
根据第⑦ 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文章的结尾好在哪里?(答出两点即可)
请你仿照例句写一段赞美父爱的话。
例句:父亲的爱就像山,为你阻挡风雨;就像光,为你照亮前程。
父亲的爱,,
说明文阅读
二维码是个啥?
祁麟
① 一个位于加拿大亚伯达省拉科姆市的家庭农场,申请认证了一个奇特的玉米迷宫,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可使用的二维码。这个玉米迷宫面积达2.876万平方米,如果有人乘坐直升机,在玉米迷宫的上空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迷宫图案,就能自动跳转到农场的专属网站。原本属于辨识商业信息的一种工具,由此变得有趣起来。
② 它是什么?
③ A.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即二维方向上)分布双色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看上去像一个双色方形迷宫。它区别于常见的条形码(即一维码)。B. 在信息表达上,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储的信息量是条形码的几十倍,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在功能上,二维码不但具有基本识别功能,读取方便,而且可显示更详细的产品内容,还能节约纸张。
④ 二维码有许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QR二维码,是1994年由Denso-Wave 公司发明的,QR即英文Quick Response (快速反应)的缩写。很明显,发明者就是希望QR二维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这也是目前二维码的最显著特点。
⑤ 此外,二维码的特点还包括保密性好、制作成本低、容量大、编码范围广等。它还具有纠错功能,二维码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⑥ 二维码除了被广泛应用在文件信息存储、物流运输管理、身份识别、多媒体阅读、网上购物、即时交友软件、广告营销、电子票据等各个领域,还有一些更新奇的应用方式正在被不断挖掘出来。
⑦ 二维码门牌。广州番禺区最近创新研发试用"出租屋智能手机巡查系统"。出租屋管理员在上门巡查时,用智能手机读取门牌上的二维码信息,即可准确获取该户址的信息。⑧ 二维码公交服务。想知道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或者还有几分钟可以到终点站,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公交服务网站,便可轻松获知。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都已开始实现这种公交服务。公交乘客不仅可以得到所有的乘车信息,甚至还可同时获取公交车站附近吃喝玩乐的信息,失物招领也可通过此平台发布。
⑨ 防伪隐形二维码。因为荧光粉等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一些商品开始使用隐形二维码。这些隐形二维码裸眼看不到,必须通过红外激光照射才能进行扫描验证。由于该技术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造假者无法轻易复制。
⑩ 二维码导览。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国际雕塑展引进了二维码铭牌(装在机器、仪表、机动车等上面的标牌)技术。智能手机的用户拍下二维码解码后,耳贴手机就能听到有关雕塑的具体语音介绍,不仅省去了语音导览等麻烦,也不会因大喇叭介绍打扰其他游览者。(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 |
第③段画线A、B两处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
对本文说明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
下列关于说明文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4题。
自信与成功
星一光
(1)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2)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3)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6)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7)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8)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选自《浔阳晚报》,有删改)
1.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
请分析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
请分析文章第(7)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
4. |
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黑蒜“传说”
云无心
(1)我们都知道大蒜,那么黑蒜是什么?黑蒜不是一个特别的大蒜品种,而是由普通鲜大蒜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种功能性食品。简单而言,就是把鲜大蒜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加热一个月以上,甚至长达两三个月。这样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红茶的“渥红”。经过几十天的持续加热,大蒜的颜色由白变黑,口感和味道也变得绵软而微甜,此时,鲜大蒜就变成了黑蒜。黑蒜堪称蒜中的“黑巧克力”。
(2)究竟黑蒜里出现了什么?实验发现,鲜大蒜变成黑蒜之后,大蒜中的许多抗氧化成分大大增加了,如蒜氨酸的含量增加了5-6倍,又如“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清除活性”以及多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3倍、10倍和7倍。
(3)鲜大蒜变成黑蒜,为什么会导致这些成分如此剧烈地增加呢?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这些成分在鲜大蒜中有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紧密结合,在长时间的加热中他们被释放了出来;二是在鲜大蒜中存在着一些降低或者抑制了这些物质活性的酶,黑蒜制作过程中这些酶失去了活性,所以这些物质的活性就增加了;三是在褐变过程中,简单的多酚形成了多酚复合物,后者的抗氧化性要强得多——在红茶中,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导致抗氧化性大大增加,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
(4)既然那些“功效成分”的确是大幅增加了,那么黑蒜的那些“功能”靠谱吗?
(5)从食品监管的角度说,因为有一些研究结果支持那些物质的功能,而黑蒜中确实有许多那些成分,那么把它作为“功能性食品”也就得到了认可。
(6)不过,“存在功能成分”跟“在人体中体现功效”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即它在人体中体现的功效具有不确定性,黑蒜被发明也才十来年,目前进行过的研究也主要是检测成分变化。有少量的动物实验,也不能算作充分。
(7) 2014年台湾学者在《功能性食品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相当完善的动物实验。他们用正常饮食、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加不同剂量的黑蒜提取物来喂大鼠,然后检测大鼠体重以及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与高脂食物组相比,吃高脂食物的同时补充黑蒜提取物的大鼠,最终体重、肝脏和脂肪组织相对重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肝的氧化应激水平都明显要低,许多指标接近吃正常饮食的大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补充黑蒜提取物的高脂饮食组大鼠,其粪便中的脂肪含量更高。这相当于黑蒜提取物减少了饮食中脂肪的吸收,或许可以解释补充了黑蒜提取物的大鼠体重和生理指标接近于正常饮食组的原因。
(8)该篇论文的作者认为,肥胖可能来自于过多的能量摄入,也可能来自于能量代谢失衡,能量转换成甘油三酯储存于脂肪细胞中。因此,调节脂肪生成、分解以及脂肪酸的氧化,是控制身体脂肪蓄积的途径之一。在他们的研究中,还对与这些生化过程相关的许多酶进行了测验,发现多种酶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基于这些变化,他们还提出了一个黑蒜提取物发生功效的机理模型。
(9)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这是一项很好的研究。不过,它毕竟只是一项动物实验。在人体中的情况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0)至于黑蒜的“抗癌作用”,目前也只有一些非常初步的实验室研究,而未真正得到证实。
(11)目前看来,黑蒜不失为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适当吃些确实没有什么坏处。但如果指望它采防病治病,还是醒醒吧,不要太天真了。
(选自《饮食科学》2015年第1期,有改动)请写出本文标题的作用。
请根据文章内容,给“黑蒜”下个定义。
分析第(2)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请写出第(1)、(3)段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黑蒜堪称蒜中的“黑巧克力”
②原因主要有三个文中介绍黑蒜时为什么要在第(1)、(3)段提到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