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韩愈形容长安人口众多,写下“长安百万家”的诗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的当政时期?
(2)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3)联系材料一、二,结合现实,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这是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什么?它创立于什么朝代?
(3)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这项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4)以上三个朝代有什么特点?

2014年初,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回眸美俄历史发展年代尺,回答问题。
【寻道图强】(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与俄国分别以何种方式解决本国危机的?
【领袖风采】(2)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链条中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和苏联的两位领导人分别采取什么措施使本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大国关系】(3)大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请你写出20世纪40年代,美、苏两国之间合作与对峙的典型事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1)图一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这一活动最远到达红海和
(2)图二体现的历史事件是,其中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文汇历史——中西文明碰撞】
材料一: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十全武功”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二: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材料二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表解历史——世界发展潮流】
德国欧宝轿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表

汽车部件
车身
轮胎
座椅
仪表盘
避震器
排气管
生产国
德国
比利时
匈牙利
瑞士
意大利
瑞典


(5)上述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2)图二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谁?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有何重要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6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美国各自调整经济体制,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通过调
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
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摘自《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两个水利工程分别反映了苏联、美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措施。(2
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个“创造”的特点。(1分)
(3)据材料三,归纳《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的具体做法?(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美苏两国的调整对今天我国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有何启示?(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