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1)根据材料一、二,你怎样理解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3分)
材料三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诉《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四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五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2)材料三、四、五的主张意在解决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哪些问题?(4分)
(3)比较中英两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不同之处。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6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请完成: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
(2)观察下边两个图徽。这两个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

      图1       图2
(3)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韩国政府领导人,你应当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为什么?
(4)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从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到世贸组织共用一个规则,这反映了战后国际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电力与核能的广泛应用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请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图1 田纳西图2 第聂伯河水电站
河水利工程   

图3 法国国图4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
营企业核电站 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1)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20世纪哪两个国家兴建的水利工程?结合当时两国历史背景,分析这两个国家兴建上述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2)图3与图4反映当时西方与苏联的经济建设分别有何特点?
(3)图1与图3、图2与图4所反映的历史分别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贷给国家。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特殊的过渡办法……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论粮食税》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的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特殊的过渡方法”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依据的最基本的国情。有何作用?

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初,胡佛政府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罗斯福总统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列举三例说明他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用这只手的。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是如何运用“看得见的手”的?结果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