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 |
在上述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
无明显现象 |
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
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l: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修),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2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3:‘
实验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漓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
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的目的是:;
(2)补充实验3:; .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红同学想探究实验室中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横线上的①~⑦七个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
。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4)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填字母:A、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来代替酚酞试液,理由是。
(5)若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
一种溶质的溶液。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阶段的重要实验。小元同学准确称取7.9g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氧气580mL(标准状况)。
(1)请写出两个实验室用固体反应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意外发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7.9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560mL(标准状况)。小元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不相符合,并且在实验中还意外发现锰酸钾溶液呈墨绿色。
(3)提出假设:小元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根据小元发现的问题和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二氧化锰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假设2:锰酸钾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假设3: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受热都可以放出氧气
假设4:(只填一种)
(4)设计实验:小元用最初加热所得的残渣及必要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验证假设2。请在下面实验流程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各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
请简要叙述步骤5的操作
。
(5)得出结论:若观察到,则假设2成立;若观察到,则假设2不成立。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 + OH- = 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填符号);请写出
【继续探究】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用化学符号表示)
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中的2种。②已知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有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气体A为。若生成A,证明假设或假设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证明假设成立。
(3)如果生成A,经过步骤②和步骤③后,生成气体B,则B是(填化学式),证明假设成立,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