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在臭氧层中含量达0.2 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的波长小于242 nm的紫外线形成的,不过当波长在220 nm~320 nm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 |
B.臭氧转化为氧气和氧气转化为臭氧均须吸收能量 |
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基本稳定 |
D.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加快臭氧的分解 |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
C.1mol铁跟足量的Z单质化合时,转移的电子为3mol |
D.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 |
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 = 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Fe2+是还原剂,O2是还原产物 |
B.4mol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8NA的电子 |
C.Fe(OH)3是氧化产物,每生成4mol Fe(OH)3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电子6mol |
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再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B.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 |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OH-![]() |
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3-===Ag++NO↑+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