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5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甲市是中国新兴的“铜都”。铜产业集聚态势十分明显,初步形成铜冶炼基地、铜加工基地、废旧铜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物流中心(即三基地一中心)。同时该市政府始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紧密结合,打造铜产业聚集高地,发展铜精深加工、提高铜产品附加值。
(1)分析甲市成为中国新兴“铜都”的区位优势。
(2)简述甲市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理措施。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亚与我国山水相连,是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目前我国已成为该区域最大贸易伙伴。下边左侧为中亚略图,右图为M、N两地气候资料。
(1)说明 M、N两地气候差异及成因。(8分)
(2)棉花为该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分析该区域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3)简述中国成为中亚最大贸易伙伴的原因。(6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城市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的地形特点。
(2)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甲、乙之间的地区大规模的垦荒。请说明对土地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图1为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2为其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读图1,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图1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3)图2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材料二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① 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 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 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 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2) 图中新城位于C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中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
(3) 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影响
(4) 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下图为“连续两天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气压的变化及C点风向的变化。
(2)指出城市A经历的天气系统名称,并简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城市A的天气现象。
(3)指出9月10日06时城市B附近的气压数值范围及控制该市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