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二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结构中涉及到____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突触。
(2)图二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
(3)从图一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________,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________,对刺激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
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结构分析
核膜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壁 |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戊 |
× |
× |
× |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5种细胞中
(1)最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2)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
(3)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下图为某化合物分子结构式,据图回答:
(1)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2)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有_______种,其水解产物的分子量之和比该物质的分子量多了__。
(3)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_________,该反应方式叫_________,鉴定该物质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4)肽链和蛋白质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____]_______。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结构[ ]_______。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__]_______。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__]_____。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__ _]________________。
(6).12的组成成分为 和 ,能被 染料染成深色,高度螺旋化后成为 。
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结构分析
核膜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壁 |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戊 |
× |
× |
× |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5种细胞中
(1) 最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2) 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 。
(3) 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
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位:mL)
时间(min) |
4℃ |
10℃ |
20℃ |
35℃ |
55℃ |
90℃ |
5 |
0 |
0.2 |
0.4 |
0.7 |
0 |
0 |
10 |
0 |
1.0 |
1.3 |
1.2 |
0.1 |
0 |
15 |
0.1 |
1.9 |
2.2 |
2.8 |
0.2 |
0 |
20 |
0.2 |
3.1 |
3.3 |
4.4 |
0.3 |
0 |
25 |
0.3 |
4.0 |
4.5 |
5.0 |
0.4 |
0 |
(1)该同学作了以下四种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A.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 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
C.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 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
(2)若实验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实验过程中应该用水浴加热方法控制温度,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原因是。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
(5)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