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可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装置Ⅰ、Ⅱ,可进行的实验是 (选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5分)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
(1)现在大气的成分是在千万年前固定下来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现在大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氢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其质子数为。
(3)次生大气主要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A、B、C、D、E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
②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一定条件下,3.4 g C物质和 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 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是(填序号)。
A.N2 B.NO C.NO2 D.N2O5
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缺铁会导致,下列食物均含有铁元素,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序号)。
A.大米 B.瘦肉 C.菠菜
(2)下图所示的小型取暖器(俗称小太阳)的主要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3)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人类只能依靠化石燃料的燃烧获得能量
C.煤燃烧排放出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实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同时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 实验 编号 |
容器I |
针筒I |
容器II |
针筒II |
红墨水 液面位置 |
| a |
10ml 水 |
NaCl |
10ml 水 |
保持 左高右低 |
|
| b |
二氧化碳 (充满) |
10ml 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 (充满) |
10ml 浓氢氧化钠溶液 |
|
| c |
1g锌 |
15ml盐酸 |
1g镁 |
15ml盐酸 |
(1)实验前,用手紧握容器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松手后,对容器Ⅱ重复以上操作,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以上实验说明。
(2)实验a,容器I中放的固体药品为。
(3)实验b的现象 。
(4)实验c,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红墨水的液面位置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D中的溶质为;
②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③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填字母序号)。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