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实验探究某一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填入你的猜想或假设)
① pH < 7 ② ③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使用下列物质
中的 (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 pH试纸 ②紫色的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然后取出,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评价]:三位同学操作规范的是 。
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的结论,
你认为该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予以说明(如正确此空不填) 。
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16)。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小亮推测的“第二种可能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品, (17) |
(18) |
确实是小亮推测的“第二种可能性” |
(4)若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含溶质0.4克,则需要含溶质多少摩尔的硫酸溶液才能完全中和(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9)
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质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 |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
主要操作步骤 |
铜粉(锌粉) |
||
FeSO4溶液(CuSO4) |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
1 |
8 |
15 |
5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温度 |
30℃水浴 |
50℃水浴 |
80℃水浴 |
100℃水浴 |
煮沸 |
碘损失率(%) |
0 |
0.3 |
0.67 |
1 |
5.56 |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和均相同,溶液的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H2C2O4·2 H2O==CO↑+ 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蒸发皿⑤铁架台(含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⑦集气瓶
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填序号)
(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选择图甲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PdCl2+H2O==Pd↓+ CO2 + 2R,其中R的化学式为。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