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他们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此外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
 小云的猜想正确.
                            .
小红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还原反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金属的腐蚀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义重大。
(1)为了探究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图-12所示实验。经过一周后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A B C
①通过实验发现:铁锈蚀是铁与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 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中的刀具若沾有食盐水锈蚀更快。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的实验。
【提出问题】铁锈蚀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①物质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混合物称为水溶液,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乙醇溶解在水中得到乙醇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乙醇溶液不能导电。
【猜想】铁的锈蚀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反应时的温度;②氧气的含量;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每次取两套如图-13所示的装置,编号为I、II。向两套装置中分别装入质量、大小相同的铁钉和等体积的蒸馏水,进行如下三组对比实验(实验开始时,各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一致)。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温度
装置I放入25℃恒温环境中,装置II放入40℃恒温环境中。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
锈蚀的速率I<II;铁的锈蚀速率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_______。
②氧气含量

_________。

________。
铁的锈蚀速率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的含量越多,铁的锈蚀越快。
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在相同温度下,装置I集气瓶中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装置II集气瓶中加入10mL乙醇。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
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 < II。

_______。


(3)若将两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两支试管内均有大量气泡产生,铁钉逐渐溶解,在酸溶液中被快速腐蚀。
【反思与提高】
根据该探究实验以及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单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B.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被锈蚀
C.金属腐蚀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城市排污管道中常因聚集有毒气体而引发伤人事故。某学习小组想知道城市排污管道气中可能的成分,并设计实验对各成分进行检验。
查阅资料得知:①城市排污管道中可能含有较多的CO、CO2、H2S、CH4等气体;
②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和CO2
③H2S气体有剧毒,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④CH4、CO均不与CuSO4溶液、石灰水以及碱石灰反应。
小组同学设计了图-11所示的装置(相关气体在A、C装置中吸收完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A中出现黑色浑浊,则说明排污管道气中含有(填化学式)。
(2)若排污管道气中含有CO2,则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装置D中可见火焰,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排污管道气中含有(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有同学提出,若样品气中含有CO,并测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m(H2O)]和二氧化碳的质量[m(CO2)],则应满足的关系是 ___ (取最简整数比)。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

29.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了解到活泼的金属可以把活泼性比它差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植换出来,于是他做了一个验证实验,想验证这一结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硝酸铝和硝酸银混合溶液
100g
100g
100g
镁粉
1g
1.2g
4.8g
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实验现象

无现象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实验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 [讨论与交流]
(1)请你填写出的第1次和第3次实验中在滤液或滤渣中加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实验的现象张南同学认为第三次实验中在滤渣滴加盐酸产生的现象是因为镁粉过量与盐酸反应生成的。请你评价张南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

(3)实验证明在溶液中镁先跟硝酸银反应,再跟硝酸铝反应,理由是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