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问题。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 | B.7点或19点 |
C.12点或20点 | D.8点或20点 |
若角θ、ω相差12°,则F点纬度为
A.12°N | B.78°N | C.84°N | D.72.5°N |
读我国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耕地资料表,完成19~20题。
省级行政区 |
人口(万人) |
耕地面积(km2) |
1996~2004年减少耕地面积(km2) |
1996~2004年耕地减少类型所占比重(%) |
|||
建设占用 |
灾毁 |
生态退耕 |
农业结构调整 |
||||
甲 |
8 428 |
62 224 |
614 |
5.96 |
1.74 |
70.27 |
22.03 |
乙 |
4 105 |
23 164 |
143 |
17.33 |
0.91 |
68.99 |
12.77 |
丙 |
2 232 |
55 689 |
1 010 |
1.78 |
2.26 |
95.27 |
0.69 |
丁 |
1 419 |
2 948 |
71 |
62.58 |
5.73 |
13.27 |
18.42 |
关于表中甲、乙、丙、丁四个省区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 |
B.四川、上海、江西、内蒙古 |
C.四川、内蒙古、江西、上海 |
D.上海、四川、江西、内蒙古 |
关于四个省区从1996-2004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省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
B.乙省区—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 |
C.丙省区—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 |
D.丁省区—城市化发展建设占地多 |
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该地区位于我国 ( )
A.华北地区 | B.华南地区 | C.青藏地区 | D.西南地区 |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
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09年的农业产值。读图回答15~16题。该县农业()
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 |
B.1979年至2009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 |
C.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最高 |
D.1979年至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 |
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劳动力数量减小 |
C.气候逐渐变暖 |
D.机械化水平提高 |
图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13~14题。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
①地广人稀
②水热资源丰富
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④劳动力充足
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 | B.②③⑤ | C.②⑤ | D.①③⑤ |
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湿地遭破坏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④⑤ |
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回答11~12题。该地水资源最缺乏的月份是()
A.1,2月 | B.4,5月 | C.7,8月 | D.10,11月 |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该地雨热同期时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夏玉米 | B.春玉米 | C.冬玉米 | D.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