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该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二分二至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焦/平方厘米·日)状况。完成问题。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90°N
0
4 644
0
0
70°N
1 322
4 364
1 305
0
50°N
2 481
4 268
2 452
757
30°N
3 343
4 205
3 301
2 008
0°N
3 862
3 406
3 816
3 636
30°S
3 343
1 883
3 301
4 489
50°S
2 481
711
2 452
4 556
70°S
1 322
0
1 305
4 661
90°S
0
0
0
4 958

造成同一纬线上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每一小幅图表示我国一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
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荒山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国科考队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是()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下左图是“我国某省地理简图”,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高山上雄壮的冰川
D.草方格沙障

图中河流中下游地区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农业区,决定绿洲的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壤的肥力 B.地势的高低 C.水源的多少 D.科技的发展

右图中①点表示当前该省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