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提到:“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请回答:
①请说明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
京师同文馆 |
186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
安庆内军械所 |
1861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
轮船招商局 |
187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
汉阳铁厂 |
1890年 |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答出三位)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是哪个政党的革命纲领?后来它被谁阐发为什么,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 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请你观察下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谁吗?(依次写出姓名)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29———1933年,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28.4% |
40.6% |
16.5% |
8.4% |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造成美、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摆脱以上困境,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你认为德国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目标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美国:
○南方的种植园主把棉花和其他原料运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大批工业品。
○北方资产阶级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土工业,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主张自由贸易,使其得到廉价进口货。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采用奴隶制生产方式占有大量劳动力;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
1、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农民获得解放后,其身份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 分)
3、材料一中俄国“农民获得解放”与材料2中美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何共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19世纪中后期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人民以有限的国土资源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是日本人民的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民学习。
──2008年5月8日,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2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19世纪中后期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日本发展史上具有什么转折性影响?
3、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一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