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为打赢这场“战争”,罗斯福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l94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
材料五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4)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美国的历史中我们能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1分)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
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人民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即郫江)和外江(即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2)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3)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⑤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在讨论"什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时,产生了分歧,大家各执已见。于是分头收集资料,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任务一梳理知识
知识点:铁农具蒸汽机机器电机电车电灯内燃机汽车
(1)按照表中的提示,完成下表。
新发明、新创造知识脉络表
按时间分类 |
按属性分类 |
||
知识点 |
时间 |
知识点 |
时间 |
① | 春秋战国 |
铁农具 |
⑤ |
蒸汽机机器 |
② | ⑥(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科技创新、发明 |
③(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④(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机器电车 电灯汽车 |
因科技发明而产生的生产、生活工具 |
任务二解决问题
(2)通过探究,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请根据"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
甲: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乙: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同学们形成这两种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思考感悟
(4)围绕这次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材料题。
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