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①跛脚( ) ②犄角( ) ③脸颊(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结合作品回答问题。
(1)伽西莫多为什么会流泪?
(2)选文为什么写爱斯梅拉达的“惊恐”?请简要分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表现人性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点。选文中有哪几组对比,请分别列出。
有人认为结尾处观众拍手叫好,态度变化太快,情节设计得不好。对此你怎么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西溪正在聚起文化名人群落
“一曲溪流一曲烟”,风景迷人的杭州西溪湿地,未来将成文化名人的集居地。2月12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国画家吴山明、音乐家徐沛东、策划家朱海、导演崔巍、编剧邹静之、作家余华和麦家等8位文化名人正式签约入驻西溪创意产业园。除此之外,台湾剧作家、导演赖声川,漫画家朱德庸,英国经济学家、创意大师约翰•霍金斯等也成为首批入驻的名家。接下来,杨澜、好莱坞著名导演皮托夫等也要来这里开办工作室。
西溪是杭州的一块风水宝地,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完全隐秘在绿色里。今天清晨,记者沿着园区往里走,满眼都是静谧的溪、河、湾、塘、亭、桥,花草丛中,不时有鸟儿腾空飞起,连绵不绝的鸣声相当悦耳。
这里有59幢素雅别致的小楼,以低廉的租金提供给国内外文化名人入住,在此开设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创作。
“我知道西溪每幢楼都能卖上千万元,杭州能把这个地方保留下来做成一个聚宝盆,会不断给杭州带来荣耀与光彩。”潘公凯说,文化人喜欢“躲”,喜欢寻找安静的地方创作,西溪正是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西溪能够吸引文化人,文化人也能让西溪声名远播。
作家刘恒表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然都是有品性的。如果西湖没有遇到苏东坡、白居易们,它也许只是一个大水库;同样如果没有文化的渗透,西溪在人的眼里再优美,也不过是一片生态环境保存完美的自然湖山。所以,是中国文化造就了自然景观。文化名人入驻西溪,将使西溪的传统特征和内在精髓,得以保存和强化。
更重要的是,众多文化名人入驻西溪,将为杭州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根据协议,入驻的作家、艺术家被要求每年能在杭州待上3个月,并创作出一定的作品等等,每5年要考核一次。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获得20年的使用权。
首批入驻的名家已明确表示,要在这里静心创作好作品。画家潘公凯说,要给杭州画画;余华、麦家说,要给杭州写好看的故事;徐沛东的“野心”更大:“我来不仅仅是想写一首歌,作一首曲,更重要的是想培养一批人才。当然,我也希望能在这里,不仅仅为杭州,也为中华民族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不是嘴上说说,这些文化名人已经在行动起来。余华已邀请了他在国外工作的朋友在今年4月来杭州采风。导演皮托夫已与浙江金球影视签约,打造总投资1亿美元的魔幻大片《人鱼帝国》。编剧邹静之也正在为华策影视创作《西泠印社》的剧本。
文化名人聚集一起,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更容易碰撞出新的创意。记者获悉,追随西溪这块风水宝地而来的,还有导演张艺谋和文化人余秋雨,被称为中国当代画坛“五杰”的刘大为、刘谦、袁运生、冯大中、詹建俊,日本当代艺术大师天野喜孝、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法国雕塑家协会主席乔治•苏泰等。正如邹静之所感叹的那样:“就像一个园子,如果没有奇花异草,就不可能百花齐放,就不可能吸引人。入住的名家多了,气蕴就会充沛,就会产生更多的奇葩。”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上虞白马湖畔曾聚集着一大批文化名人:朱自清、丰子恺、李叔同、叶圣陶等一代名家都曾在那里任教、讲学,形成了中国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白马湖作家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愿今天的西溪也能像当年的白马湖一样为后人津津乐道。根据全文内容,对邹静之“就像一个园子,如果没有奇花异草,就不可能百花齐放,就不可能吸引人”这句话的内涵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入住西溪湿地的名家就像奇花异草,他们的到来将会给名城杭州带来万紫千红的人文春天。 |
B.西溪湿地是个聚宝盆,入驻的文化名人一多,可提升西溪湿地的知名度,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C.中国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白马湖作家群”效应可以作为对邹静之先生这句话内涵的最好诠释。 |
D.文化名人聚集在西溪,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更容易营造出人文意蕴浓郁的西溪文化景观。 |
下列不能用来作为刘恒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然都是有品性的”这一观点例证的一项是
A.西湖因为遇到苏东坡、白居易们,从而大大增加了令人留连赏玩的深厚文化意蕴。 |
B.文化名人入驻西溪,将使西溪的传统特征和内在精髓,得以保存和强化。 |
C.白马湖所以能名闻遐尔,与朱自清等一代名家都不得曾在白马湖畔任教、讲学分不开。 |
D.西溪自然景观很优美,是因为它是一片生态环境保存完美的自然湖山。 |
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及写法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了不少文化名人的言论,以此来证明西溪聚集起文化名人群落的重大意义。 |
B.入驻西溪的文化名家已经在文化事业上有所行动,代表人物有余华、皮托夫、邹静之等。 |
C.作者援引“白马湖作家群”史实,是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旨在说明西溪入驻文化名人的重大意义。 |
D.西溪敞开怀抱,笑迎中外文化名家,反映出新时代浙江人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有眼光、有才情的精明策略。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并购史上,最初的并购都是凭借自有资金实现的。随着竞争加剧和产业规模膨胀,这种资本集中速度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扩张需求。杠杆融资也随之应运而生。
杠杆融资的本质就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作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被收购公司资产为担保而得以筹集,故颇似房地产抵押贷款。杠杆融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最引人瞩目的发明之一。杠杆融资把企业界和金融界带入了“核金融”时代。
杠杆融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初时仅偶用于小型私有公司的并购中。在大多数交易中,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并购资金来源。银行为保证无论将来情况如何都能获取本息,坚持由目标公司提供足额抵押资产以得到绝对的安全保障。
80年代中期,各种金融中介的渗透和大量创新融资的涌现,刺激了杠杆融资规模和复杂性的爆炸性增长。首先,政府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商业银行业务逐步放宽限制,各种大型金融机构都设置有专门的并购部门来策划收购交易。其次,20世纪70年代末,高收益垃圾债券的流行促进了杠杆融资市场的繁荣。在1984年以前,并没有发行和交易垃圾债券为杠杆融资的公开市场。此后,发行和流通该债券的市场也成为杠杆融资的一个重要场所。垃圾债券逐渐充当银行贷款的替代品。再次,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开始运用高财务杠杆,以1到2成的自有资本搭配8到9成的贷款,以美国大型企业为标的,甚至不惜采取敌意并购方式。
杠杆融资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杠杆比例过高时,公司背负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如果还息压力太大,就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一旦收入发生任何滑落情形,公司岌岌可危。危机的第一个信号是加拿大房地产投资商肯普购并美国规模最大的零售连锁店——联邦百货公司后,发生财务困难,最终宣告破产。此后,在融资结构设计不合理、监管层对过度财务杠杆化的过激反应双重影响下,类似事件接踵而来。此外,私募股权基金高杠杆的成功,引起了同业复制,导致垃圾债券市场的崩盘,市场主要做市商米尔肯和德雷塞尔垮台。
(节选自《上海证券报》)下列对于“杠杆融资”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杠杆融资是在竞争加剧和产业规模膨胀而导致的融资速度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扩张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 |
B.杠杆融资的根本性质是把被收购公司的资产用作担保来为企业或公司筹集资金,很像房地产的抵押类贷款。 |
C.杠杆融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仅用于小型私有公司的并购,但是这种融资方法使用的频率很低。 |
D.杠杆融资规模获得爆炸性增长的原因在于80年代中期各种金融中介的渗透和大量创新融资的涌现的刺激。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最引人注意的金融行为就是杠杆融资,杠杆融资也把美国的企业界和金融界快速带入了繁荣时代。 |
B.垃圾债券可以获得高收益,但是债券市场在1984年以前,没有发行和交易垃圾债券作为融资的市场。 |
C.部分私募股权基金运用高财务杠杆,以1到2成的自有资本搭配8到9成的贷款,也刺激了杠杆融资规模的爆炸性增长。 |
D.杠杆融资的风险主要是杠杆比例过高会使公司背负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收入发生任何滑落情形,公司岌岌可危。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企业的并购历史,起始于企业凭借自有资金来实现收购,然后才是举债收购,也就是利用杠杆融资为主要融资工具来收购。 |
B.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多数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而且获得银行贷款必须提供足额抵押资产。 |
C.1984年以后,因为发行和流通垃圾债券的公开市场形成,并且成为了杠杆融资的重要场所,垃圾债券就逐渐充当了银行贷款的替代品。 |
D.垃圾债券市场崩盘的根本原因是私募股权基金采用的高杠杆结构设计不合理,监管层对过度财务杠杆化的过激反应。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之后,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成熟标志。
中国人由衷地爱好水墨画,是因为在静穆含蓄、恬淡幽远的黑白世界中,蕴藏着华夏民族颐养而成的哲学精神和审美观念,蕴藏着艺术创造过程的生命体验和人格塑造,蕴藏着每个华夏子孙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熟识中国画的人晓得,水墨画的意境隐没在简约、概括的寥寥数笔之闻。那些看似简单的几条墨线、几团浓淡相间的墨渍,却往往道出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道出了中国人世代承袭的对于天地间“浑元”之气的追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或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或是“圣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在笔墨挥洒之间宣泄出个人的豪情快感和浪漫诗意。
中国水墨画不着意追求物象的外表之“像”,不去注重大自然繁琐的细节,而唯注重“心像”的把握和“形神”的概括。其创作是依靠毛笔在水墨痕迹中所塑造的“意象”图式,剔除了自然物象的表面真实,还原其自然世界的真实灵魂,完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和精神旨趣。齐白石称这种意象之美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为“不似是为欺世,太似是为媚俗”,“不似之似”才是艺术的根本。看来,正是这“不似之似”的意象之美,才能演绎中国人心灵中无尽的意境,让中国人得以启动超旷空灵的精神之舟,徜徉在浩瀚无边的水墨艺术世界。
注重协调物象的阴阳之理,不要浮躁的光影作为画面形象的修饰,也是中国的水墨画刻意追求的。因此,水墨画中的深与淡、干与湿、黑与白、曲与直等,拒绝了外部务件对于生命本质的干预,纯粹以表现物象的“原生态”为出发点,展示自然世界的内在本质,穷尽天地万物的运行机理,这或许是艺术世界的真实目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这样热爱黑墨的颜色,用简单的阴阳道理,阐释最复杂的自然世界。黑墨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特殊的审美心理和精神境界。古人认为,观赏画中世界,近山,可以信步走进,寄情其中;观水,可以畅游其间,澄澈心灵;视物,可以睹物思人,“见异思迁”;品人,可以领略独立人格,表达自己贤达清高、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在水墨的渗化中寻找意境,在意境的氤氲中放逐身心,这是中国人至今无法舍弃的美好享受。下列有关中国水墨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这种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成熟。 |
B.水墨画用简约、概括的寥寥数笔,营造出静穆含蓄、恬淡幽远、意境无穷的黑白世界。 |
C.水墨画蕴藏着华夏民族的哲学精神和审美观念,蕴藏着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人格塑造。 |
D.水墨画以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表达着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墨画的产生和中国古人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和注重自我心灵表现的民族文化习惯密切相关。 |
B.水墨画以表现物象的“原生态”为出发点,通过“黑与白”表达了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及其运行机理的认识。 |
C.齐白石所追求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之美指的是既注重物象外表细节的相似,又注重“心像”的把握。 |
D.水墨画蕴藏着华夏子孙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它所演绎的意境能让中国人得到超旷空灵的精神享受。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这种具有独特中国韵味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刨造,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最擅长以最简单的方式来阐释最复杂的自然世界。 |
B.中国的水墨画不用光影作为画面形象的修饰,反映出中国古代画家对自然万物细节的研究赶不上同时代的西方画家。 |
C.从中国水墨画刻意追求阴阳之理可看出,艺术世界的真实目的就应当是展示自然世界的内在本质,穷尽天地万物的运行机理。 |
D.创作时有着不同人生体验的作者在笔墨之间充分融入了其个性化的豪情和诗意,使水墨画作品显现出意义的丰富和风格的多样。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更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 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下列各项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奇货可居,待价而沽/乐善好施,舍已为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C.生老病死/工资待遇/超然物外/希望工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心蜀韵
元代人张翥《谒文昌阁》:“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吾蜀曩有“文宗在蜀”的传统。这个传统由文翁倡其教,赋圣司马相如开其端,“乡党慕循其迹”,严君平、相如、王褒、扬雄成为“以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的汉代四大家,他们都是蜀人。
汉代儒圣扬雄还被他的朋友桓谭誉为“西道孔子”,也是“东道孔子”,具有汉代儒圣的地位。文学革新前驱陈子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宋代文宗苏轼与陆游、明代文坛著述第一人杨升庵、清代涵海大家李调元、性灵诗宗张问陶,直到现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和巴金,这些“天下第一秀才’均出生于蜀,或虽不是蜀人,却是因巴蜀文化熏陶而成就为文化巨人的。他们不仅是文坛宗主,而且是百科全书型大家。尤其是司马相如是文韬武略的通儒,他开启了巴蜀文宗重文学、重今经学的传统,成为后代文宗从扬雄到郭沫若师法的榜样。这正是蜀人“发散式”思维方式的生动体现,它在文学上形成浪漫主义倾向,富于文采和想象力,这对后世富于激情、奇幻的文化心理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与前述古蜀仙道与巴蜀道教相联系,文心蜀韵也浸润于巴蜀文人思维,成为巴蜀文人以仙游为特征的浪漫型发散性思维定势。司马相如倡导的仙游文化是其开端。他写的《大人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羽化登仙、凌霄步虚的仙游四方的气概。汉武帝读了这篇赋,竟然感觉“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以仙化浪漫为特征的蜀文学就是由这篇赋开端,形成为巴蜀的“文心”。
司马相如的赋论最独到之处是分为“赋家之心”与“赋家之迹”。“赋家之心”指的是“文心”,是性灵,是赋家的本性、心灵与眼界、境界。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搅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这是何等开阔的世界眼光。这种“文心”是“斯乃得于内,不可得而传”,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捉摸而难于形诸文字,犹如佛祖拈花迦叶含笑一样,靠内在心灵的开悟与精神的流动。这就是巴蜀人的“文心”,巴蜀人的文化性格。
至于“赋家之迹”则是指有善于“列锦绣而为质”写作锦绣文章的路径和方法。赋家之心与赋家之迹,构成相如浪漫主义文学的根基,开巴蜀文学好梦幻迷离好想象的浪漫主义先河,从相如到苏轼到郭沫若,直到今天蜀中的朦胧派诗群,始终传承着,流淌着,形成了神奇梦幻的巴蜀文学的历史长河。
1.对“吾蜀曩有‘文宗在蜀’的传统”的理由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人张翥在《谒文昌阁》中有“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的语句。
B.文翁在蜀地大力兴办教育,为“文宗在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蜀人严君平、相如、王褒,扬雄等以“文辞显于世”、“文章冠于天下”。
D.相如开创了好奇幻、想像的文学传统,苏轼、郭沫若等继承了这个传统。
2.对作者所介绍的巴蜀文化巨人的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具有儒圣的地位,是各个时代的天下第一秀才。
B.他们都受了巴蜀文化的熏陶,是百科全书型的大家。
C.他们有文韬武略,具有重文宗、重今经学的传统。
D.他们受道教影响,其文学作品都与仙游文化有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开启了巴蜀文化的传统,成为后来巴蜀文人们效仿的榜样。
B.由于巴蜀道教的影响,巴蜀文人有以仙游为特征的浪漫型思维定势。
C.相如《大人赋》表现的仙游气概,让汉武帝产生了修炼成仙的想法。
D.相如倡导的“赋家之心”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