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 | 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 | 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
D. | 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
下列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下列描述的生活现象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 | B.燃放烟花 | C.花香四溢 | D.食物腐败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
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
C.向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
B.由蓝色变为红色 |
C.由红色变为无色 |
D.由无色变为红色 |
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暴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分析这一生产实践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高品质的食醋醋酸的含量很大
②醋酸含量的大小是衡量食醋品质的标准之一
③食醋中醋酸比水容易蒸发
④食醋上层所结成的冰层中醋酸的含量低于未结冰的下层溶液。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