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该图,回答问题。
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 )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表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回答:
迁入地 迁出地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合计(%) |
东部 |
14.46 |
3.69 |
3.09 |
21.24 |
中部 |
34.36 |
3.30 |
3.53 |
41.19 |
西部 |
27.60 |
2.62 |
7.35 |
37.57 |
合计 |
76.42 |
9.61 |
13.97 |
100.00 |
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人多地少 |
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
C.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自然条件的差异 |
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则代表石灰岩、大理岩的数字分别是
A.③、② | B.②、③ | C.④、① | D.①、③ |
读图,回答:
图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 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
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 | 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
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 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回答: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
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