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___诗。(2分)
诗人登柳州楼眼中见了哪些景?从这些景可以确定此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4分)
请从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诗。(6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
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⑴阑:残,尽。 ⑵红英:红花。 ⑶屏山:屏风。 ⑷杳杳:深远无边际。⑸菱花:镜子。⑹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1)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词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
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别心知两地秋”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首诗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