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点) , 。
(2)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们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原因 |
某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组装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填序号)。
(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是未使用_____(填实验用品名称)。若该同学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1点即可)。
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浸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生石灰、 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
猜想二:含有 、____
猜想三:含有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________ |
猜想三正确 |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 、 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下处理(见如图)。C烧杯中出现 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废水中已无 、 。
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进行实验】
Ⅰ.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
配制水样:向 水中加入 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
配制絮凝剂溶液:用 水和 硫酸铁进行配制。
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
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水样的体积/ |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 |
静置时间/ |
浊度去除率/ |
① |
|
|
|
|
② |
|
|
|
|
③ |
|
|
|
|
④ |
|
|
|
|
⑤ |
|
|
|
|
⑥ |
|
|
|
|
⑦ |
|
|
|
|
⑧ |
|
|
|
|
⑨ |
|
|
|
|
【解释与结论】
(1)配制絮凝剂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2)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_______。
(3)依据④~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硼( )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脱水炉中,硼酸发生分解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_______
(2)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
(3)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完天宫课堂后,对“泡腾片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有了浓厚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某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和柠檬酸( )。
(2)常温时,柠檬酸为白色晶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以上时会分解,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猜想与假设]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该气体可能是 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 和 。
猜想一:该气体是
猜想二:该气体是_____。
猜想三:该气体是 和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一 |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二 |
|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猜想_____正确。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二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若石蕊溶液变红,也能确定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可能随气流进入紫色石蕊溶液使其变红。可对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稍微加热,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回紫色,才能确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不是柠檬酸,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