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①的结论是 ,由该结论可知 (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Ⅱ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
|
猜想一 正确 |
步骤2:将步骤1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
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B装置由导管、橡皮塞、和 组成。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较干燥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标号)。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装置B与D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才能把导气管放入集气瓶中。
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填化学式)。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
|
② |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
|
③ |
证明溶液中无NaOH |
(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微型气体实验器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2处的反应现象是。
(2)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再次挤压胶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这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3)有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因此实验(2)出现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那么,如何利用化学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实验方案是。
)根据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
ABCDE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验满的方法是。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①③(填序号)。
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③加热反应物 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 小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E装置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待E中试管气体收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向试管中伸入燃烧的木条,发现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的为O2。
(3)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________________ b溶液变浑浊 |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 |
(5)请写出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