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欺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代勒所民兵昼夜行部:统率
B.与王素结避祸党:同伙的人,党徒
C.商公,知贼不敌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止为:因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④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率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后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到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2)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剃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 ”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剃发死,而吾反剃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
注释:①浸寻:逐渐。②生圹(kuàng旷):人未死时预先准备好的墓穴。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共3分)

A.长张文达,次适周志达适:出嫁
B.不可以归宁母氏义:道义
C.涕泣被面谢曰被面:掩面
D.请闻于有司,以其门旌:表彰

下面各句都能直接表现两节妇“守节”的一项是()(共3分)
①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杀。 ②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
③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④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⑤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⑥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共3分)

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她们的哥哥和婆婆都劝她们改嫁。
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
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
(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回答问完成小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①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这里可指左右手。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芝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役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县责:责问
D.芝不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孝子也,杀不义②子犯请击
B.①芝不报书,一皆如法。②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也。
C.①芝妻伯父董昭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①昭犹惮芝,不通②人刀俎,我为鱼肉

下列句子分别编写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且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节选自苏轼《墨君堂记》)
【注】①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达放诞,生性爱竹。
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 人 相 与 号 呼 者 贵 之 则 曰 公 贤 之 则 曰 君 自 其 下 则 尔 汝 之 虽 公 卿 之 贵 天 下 貌 畏 而 心 不 服 则 进 而 君 公 退 而 尔 汝 者 多 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脚后跟
C.上而民和唱:倡导 D.其党与察:仔细看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难也 B.然越人为以求荣也
碧水东流此回若风摇草木
C.圣王在上,明好恶示之 D.严刑罚,民弗从也

小大之材处其位有槁暴,不复挺者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2)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文言文阅读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D.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