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据专家测算,一片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材料二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森林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上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材料三 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切实保护它。
(1)“吞水吐雨器”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
(2)“吞碳吐氧机”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你知道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3)“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自然中的氮、磷对于生态系统,就像粮食对于人类的作用一样,是必需的“营养品”。氮、磷是藻类的“粮食”,藻类又是许多水生动物的“粮食”,它普遍存在于江、河、湖、海中,是维持水生态系统食物链完整的重要一环。但水体中藻的含量也要适度,就像人不能过胖,也不能过瘦一样,如果藻突然疯长,一定是水生态系统中某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所表现出的症状,这个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华”。
材料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是在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质维护,确保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稳定。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稳定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生态体系的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 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如图:

图1 水体生态恢复- 生态图

图2 技术图线
(1)分析“水华”现象所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2)描述水体生态工程是如何治理“水华”现象的。

【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3年11月8日凌晨,“海燕”在菲中部东萨马省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小时314公里,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央视专家分析,“海燕”也是20年来西太平洋最强台风。菲律宾中部的莱特省当局10日估计,超强台风“海燕”引发的灾害可能在这个省致死超过一万人。在台风经过的地区,70%至80%的住房和建筑遭摧毁。”

(1)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
(2)分析此次台风损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减轻台风所带来灾害。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原称口上水库,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亩,总蓄水量3208万立方米,海拔1088米。湖面呈倒“人”字型。这里层峦叠嶂、群峰竞秀、湖水荡漾、林木茂盛,加上古迹名胜与神话传说,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的京娘湖旅游区。

请评价该旅游区的开发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图中甲地区浙、赣、皖交界地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茶叶产区,试述该地生长茶树的自然区位优势。(3分)
(2)近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呈现出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城市布局的演化态势(包括海港和沿江港口),地处杭州湾畔的金山区有著名的特大型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分析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6分)
(3)扬州在隋唐时代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发展较慢,而上海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从交通运输发展角度分析其原因 (8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分)

材料一图示国家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该国南部的地下含水层理论上可以供水长达1 000年。1983年,该国政府开始建造一个巨大的水道系统——“大人工河工程”,从1 300口水井中将淡水引到北方400英里(1英里≈1 609米)以外的沿海城市。
材料二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经济原以农牧业为主。1961年以来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输出国之一。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还出口铁矿石、花生、皮革等,进口以机器设备、车辆、粮食为大宗。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1)分析该国沙漠分布广阔的原因。(2分)
(2)请评价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7分)
(3)简述“大人工河工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此工程对南部输出地和北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
(4)请设计一条从该国输往北美东岸的石油运输路线,要求距离较短,顺洋流航行,写出该线路所经过的主要海峡及洋流名称,(4分)
(5)依据材料试分析该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该国献计献策。(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