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漭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qiān)裳:撩起衣裳。③沆漭: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绵亘东趋:延伸 B.繁卉岩被:遮盖
C.引以庖给:供给 D.地势峻斗:争斗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盖乐焉不失乎正也            B  植桧犹存
诗成归                          视向历群山
C   仅可路                     D  分韵赋诗者久
“招云亭”                    遂记兹游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涧多石底,云深树茂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西边的山顶上,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却是通往大都会的要道,只是不为人熟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但 深 之 为 州 非 通 都 要 路 兼 是 山 隐 于 邃 奥 故 无 前 贤 题 咏 及 当 代 名 笔 发 其 幽 潜 予 故 表 而 出 之 呜 呼 乐 而 不 失 乎 正 者 浴 沂 风 雩 也 兰 亭 之 会 乃 或 感 慨 悲 戚。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3分)
译:                                                    
②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盘龙,北兰陵人也,属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贼起,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随太祖顿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太祖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垣崇祖决水漂渍。盘龙率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于西泽中奋击,杀伤数万人,获牛马辎重。上闻之喜,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 “饷周公阿杜”。
明 年 虏 寇 淮 阳 围 角 城 先 是 上 遣 军 主 成 买 戍 角 城 至 虏 围 买 数 重 上 遣 领 军 将 军 李 安 民 为 都 督 救 之 买 与 虏 拒 战 手 所 伤 杀 无 数 遂 战 死。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绕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箸,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虏素畏盘龙骁名,即时披靡。时奉叔已大杀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世祖数讲武,常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槊。后以疾为光禄大夫。寻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进爵为侯。角城戍将张蒲与虏潜相勾结,因大雾乘船入清中采樵,载虏二十余人,藏仗篱下,直向城东门,防门不禁,仍登岸拔白争门。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于门拒战,斩三人,贼众被创赴水,而虏军马步至城外三千余人,阻堑不得进。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赴救,虏众乃退。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八座寻奏复位。加领东平太守。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①?”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九。赠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周盘龙传》)
【注】①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便弓马 便:擅长 B.随太祖顿新亭 顿:整顿
C.名播北国 播:传扬 D.卿著貂蝉 著:戴着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盘龙临敌勇敢果断的一组是( )
①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②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
③杀伤数万人,获牛刀辎重④手所伤杀无数
⑤驰马奋槊,直奔虏阵⑥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

A.③⑤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人进攻寿春,周盘龙率队杀敌数万,俘获很多牛马和军用物资,皇帝非常高兴,送给周盘龙的爱妾杜氏金钗镊二十枚,以示对杜氏帮助丈夫的赞赏。
B.建元三年,敌军攻淮阳、围角城,周盘龙与其子周奉叔先后冲入敌阵,大破敌军,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也使他父子名震北国。
C.角城的守将张蒲与敌人暗中相勾结,敌人乘着大雾混进城东门并攻上了白争门,北齐遭受到不小的损失,因这件事周盘龙被有关部门弹劾。
D.周盘龙以武功入朝为散骑常侍,齐武帝戏之曰:“貂蝉何如兜鍪?”实际是开玩笑问他在朝中做文官和在京外做武将感觉有何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之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者反 反:通“返”,返回。
B.晏子之家若是之贫也 若:像。
C.晏子辞辞:告辞。
D.是臣代君君民也 君:名词做动词,统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请以奉宾客 B.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是寡人之过也 D.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下面的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婴认为忠臣不应该越权做“代君君民”这种收买人心的事。
B.晏婴认为“筐箧之藏”是为个人得利,不顾百姓的不仁行为。
C.晏婴认为有饭吃,有衣服穿,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D.晏婴把自己比作愚人,把管仲比作圣人,认为愚人要比圣人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征君传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②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③,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鼎革④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②弦歌:古代读诗,用王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 ③町畦(tī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引申为威仪。“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④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目:看待
B.其治身务自刻砥 务:一定
C.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 次第:多次
D.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 吾侪:我们这类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奇逢不畏权奸和待人诚恳的品格的一组是 ( )
①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②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③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④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
⑤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⑥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虽然有治世的经略,又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是他又不愿意勉强出来做官,而且后来也是坚持不做官。
B.在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滥杀无辜时,孙奇逢能够不畏强权,尽全力营救杨涟、左光斗等义士,最终使这些义士得以还乡。
C.孙承宗想请孙奇逢做辅佐军事的官员,而孙奇逢未答应;后来盗贼骚扰京城一带,孙奇逢就带着家人和门生亲故到了易州,并部署防守。
D.本文颂扬了孙奇逢坚持陆、王、朱子之学,坚守孝义,而且无论什么资质的人向他求教,他都会启发开导,使他们做好日常的事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零又曰:“舜之将死,真冷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固不待物。”
(选自《庄子·山木》)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为其布与布:财帛
D.绝学捐书捐:捐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引援而飞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B.是以免于患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C.逃于大泽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
D.其为鸟也为其累与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④逍迹于卫⑤徐行翔佯而归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渐,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倾天下之士倾:倾心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存:抚慰,问候
C.孟尝君患之患:为……担忧
D.则以为齐相以为:让……担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而君欲往
B.以求见孟尝君以入秦宫臧中
C.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幸姬为言昭王
D.孟尝君乃止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待门客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无贵贱一与文等
③献遗其亲戚④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⑤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⑥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B.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苏代巧妙地劝阻孟尝君,孟尝君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C.孟尝君在秦国任宰相时,险些被害,曾经被宾客看不起的两个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狐白裘,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孟尝君才得以释放。
D.孟尝君回到齐国做宰相期间,在收封邑的租税时,魏子欺骗了孟尝君,事发后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