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这些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第四段中:“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句子中的“最初的运算”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提示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者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阿尔申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卜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呻吟了一个整夜”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表达的能力。“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 这儿那儿乱跑一阵”,“非常失望”,样子“疲倦”,脚步“摇摇不稳”,“尘土满身”,“默默地站着”,“呻吟了一个整夜”等句子表现了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痛苦”心理。可以此为基本心理,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心理描写。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丑》(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三“5年高考”部分)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出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梁实秋《哀枫树》节选)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画线文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文段描写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的确是个好地方,阳台的脚下,一条小河蛇一样地蜿蜒爬过。两岸的蒿草已显衰败,顶着一蓬枯黄的乱发,在略有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河里紫褐色的浮萍随风漂游,翻来覆去的是无根的愁绪。岁月蹉跎,荣辱枯荣,繁华尽处的落寞,在这秋风秋色里浓浓淡淡、牵牵绕绕。临窗看秋,秋意盈胸,何况在这日落西山时,更易多愁善感,竟忍不住轻叹,衰黄了太多的岁月,还有多少生命的绿可以支撑那些未曾实现的梦呢? (节选自《秋日黄昏》)
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了作者眼中秋日黄昏的景象,请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