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 | B.进行万里长征 |
C.工农武装割据 | D.实施武装斗争 |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进步 | B.美洲国家独立 | C.工业革命扩张 | D.欧洲殖民扩张 |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C.农业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
《汉书》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从中看出:
①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汉代农民生活贫困
③汉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④汉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
C.“恶金(指铁)以铸鈅夷斤,试诸壤土” |
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 的话。如今这一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工程是
A.漕渠 | B.都江堰 | C.龙首渠 | D.白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