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日本右翼团体主持编写的 《 新编历史教科书 》 中声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 1938 一 1941 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
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 |
B.日本“速战速决”诸计划破产,被迫改变对华方针 |
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 |
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 |
右图中周恩来题词所说的“奇冤”指的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B.卢沟桥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皖南事变 |
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一场破袭战,发生在 ( )
A.1938 年 10 月 | B.1940 年春 |
C.1940 年下半年 | D.1944 年大反攻前夕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 B.两党对日本侵略的态度不同 |
C.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 D.两党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
1927 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 )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 |
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