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城西北郊的杨家岭村沟口中央大礼堂举行,主席台前的石拱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大幅标语。这说明()
①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中共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地概括与总结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有人说“当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当我们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已经失去了它的时代意义”那么,对毛泽东思想时代意义的理解应该是()
①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有些具体问题时过境迁,但却依然是现实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反腐败问题等;
②从它的具体论述来看,有很多原则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③从它的内在精神来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毛泽东晚年犯了很大的错误,所以毛泽东思想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③④ |
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是在()
①大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④过渡时期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④ |
关于对建国之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B.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
C.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总任务做过科学论断 |
D.造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失误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
C.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形势 |
D.井冈山具备开辟根据地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