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到,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 《熟读精思》)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               (2) 同舍生皆绮绣                
(3) 疑质理                       (4)余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加冠         心到矣
B.读书千遍,其义自      才美不外
C.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
D.余之勤且艰若此       竹柏影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2分)
           、              
【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蒙∕年十五六 D.肃∕于是越席就之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蒙以军中多务()(2)即刮目相待()
(3)母欲罚之()(4)遂往蒙()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乙文结尾处画线句子的意思与甲文中哪句意思相近。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1)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
(2)想想乙文中的鲁肃对待吕蒙态度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榎(jiǎ)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子仅有是儿()②责必涕泣以请()
③杖之愈峻()④其子不复敢言()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

A.得而腊之以为饵 B.朝而往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黑质而百章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孙抟雪而嬉(标在动宾之间)
(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译文: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述理由。

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小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复不省()②然此自放()
③心其说()④不如曩时十一二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翻译下列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从门间而( )(2)晏子而问之( )
(3)夫问其 ( )(4) 晏子以为大夫(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晏子为齐相

A.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B.缚者曷为者也
C.二虫尽为所吞 D.生于淮北则为枳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其 御 之 妻 从 门 间 而 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既而归,其妻请去。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车夫和他的妻子,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加以评论。

阅读《庄子欲刺虎》,完成小题。
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若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有顷,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②馆竖子:旅馆的童仆。竖子,对人的蔑称。③须:等待。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庄子刺虎 ( )②两虎且食牛 ( )
则必斗 ( )④两虎斗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馆竖子止之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观之正浓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馆竖子止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试说说《庄子欲刺虎》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