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夜忧叹   

②斟酌   

③咨 善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 大事也

有先生也

B.还 旧都

安陵君受地 先王而守之

C.以彰

旗摩

D.以伤先帝

欲报 于陛下也

(3)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遂其众去 (2)表卒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当立者公子扶苏
B.至宛乃闻之,将其众去(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能克绍。
C.到当阳,众十馀万至陈,车六七百乘
D.别遣关羽乘船百艘广故言欲亡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鹰击于殿上    秦王色
长跪而之曰有先生也
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天下缟素  B.置人所鱼腹中 C.优劣得所  D皆指陈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往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表卒(2)遂其众去
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拒之

A.卷石底
B.今吾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C.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塞忠谏之路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说明。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故不意也
(3)休降于天
(4)寡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愤怒——色挠——
作为外交使臣,唐雎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________ ②使侄录之 ________③执所书问曰 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