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
|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
|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
|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 A.“兼爱”、“非攻” | B.“法不阿贵” | C.“民贵君轻” | D.“以法为本” |
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 A.以人为本的思想 | B.反对苛政的思想 |
| C.以理服人的思想 | D.为政以德的思想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
| 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
| 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
| 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