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的有 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领导者发生了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民主共和 | B.坚持反封建 | C.继续倡导学习西方 | D.反对尊孔复古 |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系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
|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
|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 D.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