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 Z< W |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
D.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 >1 |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1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
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a L气体(标准状况),被还原的硝酸是()
A.a/22.4 mol |
B.a/11.2 mol |
C.3a/22.4 mol |
D.3amol |
两份质量均为a g的硫,在一定条件下分别跟足量的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反应后将生成物混合,析出硫的质量为()
A.2a g | B.a g | C.1.5a g | D.0.5a g |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 |
B.生产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 |
C.工业上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 |
D.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
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
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