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u与浓硫酸反应并制备少量硫酸铜,进行如下实验。
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不仅安全性差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回答:
(1)请写出长导管B的作用 (只写一点就可);
(2)写出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3)D、E试管中CCl4的作用 。
(4)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5)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E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D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D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 物质 |
溶解度(g/100水) |
物质 |
溶解度(g/100水) |
| Ca(OH)2 |
0.173 |
Ba(OH)2 |
3.89 |
| CaCO3 |
0.0013 |
BaSO3 |
0.016 |
| Ca(HCO3)2 |
16.60 |
|
|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D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 。
(6)为验证D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 实验方案 |
现象 |
|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检验产生的气体。 |
② |
|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 溶液并观察现象。 |
④ |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3)硬质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主要作用是。
(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
(5)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先后顺序是
实验室制NO及验证NO的性质,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问题。已知反应:

1.NO的制备
(1)在加药品之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2)打开阀门K,取下活塞J向其中加入一小片铜片,装上活塞并推至底部。
(3)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的蒸馏水,然后倒立针筒,推动活塞J至底部以排尽装置内空气(装置内极少量的水不影响实验)。
(4)将注射器插入稀
中,吸取适量的稀
,然后迅速关闭阀门K,请回答此时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当注射器活塞上升到某一位置时,迅速打开阀门K,将反应液推入NaOH溶液中后关闭K。
Ⅱ.NO性质实验
(1)观察注射器内气体呈色,然后打开K,吸取适量空气后关闭K,此时注射器内气体呈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下快速推动活塞J,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变化情况为:,原因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15分) Ⅰ、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吸收装置未画出)向溶液Y中通入NH3和CO2
(1)下列为实验室制备NH3和CO2的备选药品:
a.NH4Cl b.CaCO3(块状) c.Ca(OH)2d.NaOH e.浓氨水
f.稀盐酸 g.稀硫酸
则上述装置A处的试管中所放药品的最佳选择为(用药品序号填
空,下同);装置D处固体药品的最佳选择为(用药品序号填空)。
(2)下列各项制备实验中,也可利用装置D处仪器完成的是(填序号)。
|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 B.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 |
| C.由H2O2分解制O2 | D.乙醇与乙酸反应制备乙酸乙酯 |
E.Zn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
(3)写出上述装置A处的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SO2和Cl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
试分析:
①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盛有浓硫酸装置的目的是:
。
②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其原因是: (结合反应方程式)。
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100mL的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液体 |
|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时,NaCl放在纸上; 称量NaOH时,NaOH放在小烧杯里 |
| D.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1固体中的少量碘单质 |
E.浓硝酸与浓盐酸均易挥发,故都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Ⅱ、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后,将第二至第六周期的主族和零族元素排列成“八角星”元素周期表(如图),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每个“八角星”代表一个周期,元素X核外有5个电子层。试写出M的元素符号是,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粉分散在石棉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是___(填化学式),通入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_________,打开_________ (填k1、k2或k3);
(3)若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出现堵塞,则B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则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若E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E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mL,加两滴酚酞,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溶液18.00mL,若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______ (填“有”或“无”)NO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