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以前的事情。 |
B.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
D.反顾骂益甚顾:回头。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全首领以没王好战,请以战喻 |
B.非所以靖公议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C.粘罕令拥之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也。祖骞、父规,并《南史》有传。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及侯景陷建邺,褒辑宁所部,见称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如拜吏部尚书、右仆射。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愈自谦损,不以位地矜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政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①。尝如群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瑴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破,从元帝入金城。俄而元帝出降,褒遂与从俱出,见柱国②于谨,甚礼之。
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庚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论,恒在左右。寻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
初,褒与梁处士汝南周弘让相善,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帝许褒等通亲知音问,褒赠弘让诗并书□。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
(节选自《北史·王褒传》)
【注】①鄢郢: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②柱国:柱国大将军省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褒辑宁所部辑:辑录 |
B.不以位地矜物矜物:矜持 |
C.以建邺凋殘,时江陵殷盛凋殘:衰败 |
D.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聘:聘请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褒少□姻戚,去来其家②□愈自谦损③褒赠弘让诗并书□
A.于 且 焉 | B.以 而 焉 | C.以 其 之 | D.因 而 之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
B.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
C.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
D.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他的祖父王骞、父亲王规一起著写了《南史》。 |
B.元帝平乱之后,想迁都到殷实强盛的江陵一带,且朝中许多官员是楚人,他们也愿意迁都江陵一带。然而王褒生性谨慎,不敢直言迁都之事,元都最终迁至建邺。 |
C.因为亲戚的关系,王褒小时候常来往于萧子云家,并模仿练习他的书法。他的名声虽然敌不过萧子云,但在当时却与萧子云一同受到人们的重视。 |
D.明帝特别喜欢文学,对当时才华声名最高的王褒与庚信特加亲宠。每次游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后来又命令王褒为自己写的《象经》作注。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
②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
(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说明王褒“性谨慎”的例子。
阅读下面简短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哀溺(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当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
(2)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四道题目。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便问逆旅主人姓名,众具告之。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来。厌旦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询问,追问 |
B.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他 |
C.似未必有嘉意好 |
D.汗流接踵连续不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厌旦俟之桑之未落 |
B.杀骡以进秋以为期 |
C.初与义为客侣春与秋其代序 |
D.何骂父何不改乎此度 |
下列句子中“见”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既若见录
A.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 | B.彼既见思 |
C.如必欲见,请伏椟中 | D.渐见愁煎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西川四十余岁,生了个儿子,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骡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
B.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①者,未足与议②也。”( 《论语·里仁》 )
(2)子曰:“饭疏食饮水③,曲肱④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
【注】①耻恶衣恶食: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东西为耻。 ②议:谈论道。 ③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④曲肱:弯着胳膊。结合第(2)段文字,说说孔子为什么那么看不起“耻恶衣恶食者”? ( 3分)
综合两段文字的意思,请你说说“乐”的要义。(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胡世宁,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顾江西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章下兵部,尚书陆完议: “令谏往,计贼情抚剿之宜,至所言违制扰民,疑出伪托,宜令王约束之。”得旨报可。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杨一清复以危言动钱宁,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甫两月,召为吏部右侍郎。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攻七日夜,不能拔拔:攻取,攻占。 |
B.宁府威日张日:每日,每天。 |
C.以靖乱源靖:安定,平定。 |
D.居四年,宸濠果反居:停留,止息。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胡世宁“性刚直”的一组是
①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②陈边备十策
③顾江西患非盗贼④世宁狂率当治
⑤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⑥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性格刚直,不畏强暴。在德安任职期间,抑制了岐王骄横的随从官员,并拒绝了他们索要湖田的请求。 |
B.世宁还通晓军事。他任职沧州期间,流寇猛烈攻打州城,世宁急忙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结果,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还没打下城来,最后还被抓走了。 |
C.宁王朱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意图。宁王府的势力不断在扩大,而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又太过分,一般大臣害怕祸及自己,于是当地的一些政策法令等就渐渐地变成了不是来自朝廷而是来自宁王府了。 |
D.在没人敢说起宁王之事时,世宁却上书直说宁王是江西的祸患。后来被诬陷入狱后,世宁在狱中还三次上书揭发宁王朱宸濠谋反的情状,可惜皇帝却始终不相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
(2)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