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个区别,“仁”着眼于 (用四个字回答),“圣”着眼于 (用四个字回答)。
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整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 B.莫春者,春服既成 |
C.冠者五六人 | D.唯求则非邦也与 |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 B.毋吾以也 |
C.则何以哉 | D.因之以饥馑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 B.非曰能之能 |
C.吾与点也与 | D.是故哂之是故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
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 |
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
翻译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注】 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属最后一个层次。 |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
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以前的事情。 |
B.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
D.反顾骂益甚顾:回头。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全首领以没王好战,请以战喻 |
B.非所以靖公议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C.粘罕令拥之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微子》)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宪问》)
桀溺、荷蓧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古直传
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居台之黄岩,今分太平县地也。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①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②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③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④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⑤,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注】①鐍(jué):锁闭。②馆饩(xì):指塾馆的馈赠。③矻矻(kū):极度劳累的样子。④文中划线处均为人名。 ⑤四民:指士农工商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乡人坐事者坐事:因事获罪 | B.独暴立烈日暴立:气愤地站着 |
C.一日遇诸途,竟被殴被殴:遭遇殴打 | D.询其邑里名籍不置不置:不止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①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②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
③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④我来为爵禄图耶!
⑤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 ⑥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
A.②③④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古直年少时宁愿受侵害羞辱,也没有说出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致使自己被投入刑部监狱,体现出他刚直不屈的性格。 |
B.王古直在元宵节买了个泡灯,像个孩子般天天赏玩游戏。后泡灯不小心碰碎了,他竟然非常不高兴,充分凸显了其率真的一面。 |
C.王古直视仕途爵禄如草芥,视优厚的俸禄如枷锁。显灵宫道士请王古直主持学堂,馈赠待遇非常丰厚,但王古直不听他人劝说而辞职。 |
D.王古直被正统派人物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恃,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
(2)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