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犹岁课其租课:征收赋税 |
B.谓秋成可仰也仰:依靠 |
C.疑旌贤之典旌:表扬 |
D.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遗:遗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何乔新“忠勤刚介”的一组是( )
①募兵击擒其魁 ②振贷迄秋止 ③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④不得,输之于库 ⑤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 ⑥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乔新关心百姓疾苦,任福建副使期间,看看到福安、宁德一带很多百姓破产,便上奏朝廷,减免当地百姓三分之二的赋税。 |
B.何乔新为人廉洁正直。生前,多次拒绝他人所送之礼;福建市舶司的官员死了之后,乔新没有接受镇守者分给的资财。 |
C.何乔新罢归后,得到许多官员的推荐。陈铨请求朝廷认真审查,如果乔新没有病就应该起用他,但朝廷没有答应。 |
D.何乔新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吴世忠反驳邹鲁的诬告,认为何乔新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处理政事的才能,都不错,于是朝廷加谥为文肃。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
(2)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广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平。”作《玄守论》以答之,曰:
或谓谧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
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和,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平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阙:欠缺 |
B.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综:综合 |
C.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赡:充足 |
D.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沉湎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3分) ( )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②就乡入席坦受书,勤力不怠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逸园家传
姚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①。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②。”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叙:议叙 |
B.君一日行道行:行走 |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诘:究办 |
D.岁输粮草未除输:缴纳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⑤力请总督除之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 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隔阂 |
B.叔达皆坐不敬,免官因……而定罪 |
C.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差错、差失 |
D.何故不复论执执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皆疏而亲德彝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C.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
B.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事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
C.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
D.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隔阂 |
B.叔达皆坐不敬,免官因……而定罪 |
C.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差错、差失 |
D.何故不复论执执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皆疏而亲德彝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C.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
B.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事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
C.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
D.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
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宿。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上述材料层次清楚地体现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