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 “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魂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吴城才百里去:离开 B.余已筇屐,不能阻治:治理
C.山脉怒,赭石纵横坼:裂开 D.余其言,欲问道往游识:体会

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子龙
今上①丁亥、戊子间,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者,以妖贼起,寻为官军所擒磔死。报功将士及虔抚秦中丞舜峰等,俱蒙叙赉,阅三岁矣。
继而广东惠州府有少年亦名王子龙,幼奉寡母居家。一日樵于深山,遇异人谓曰:“吾怜汝孝,且有道骨,授汝一法,立变百物为黄白。然仅许养母,他日度汝登仙籍,慎勿妄用,且滥传一人。苟违吾戒,收入泥犁②矣,,”王拜受。归试之,信然,因日以烧炼为事。事渐传播,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以至道流辈百端诱之不从,上官亦有艳之者,但不敢宣。时刘节斋以督府总两广,独心慕之,潜遣材官③说之曰:“吾能一旦富贵汝,亦能奴戮汝,二端惟所自择。”王曰:“吾守仙师戒,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再三譬晓不从。督府大怒,示意部吏使人告之,云此即虔州叛贼王子龙,向日膏斧者伪也。遣兵卒捕系之,至则一弱冠牧竖耳。尚冀其可威制,问曰:“且未治汝叛逆大罪,闻汝能为黄金,吾面验始信。”以阶前瓦砾授之,一呵成紫磨④矣。刘益心动,姑系之外舍,传语云:“得方立赦汝,不尔,旦夕诛死矣。”王坚守师约不听。刘愈恚,下之惠州郡守孙区吴,令如律按辟。孙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刘念事状重大,当奏请于朝。时秦中丞已改抚楚雄,亦移檄诘前事甚晰。刘既见人情不协,而业已轻举,悔形于色,密以手书谕太守:“君言亦不谬,今事已尔,姑毙之杖下可也。”孙心知不可,遂谢病,不待报竞归。惠州通判署和平县事蒋杞者,独欣然承其旨,潜缢之狱,因得荐擢去。
夫谓仙者,以点化授人,且许以升举,弟子能誓死守戒,当以神术脱之,奈何任其非命不顾也!此皆不可晓。
(节选自明•沈德符《万虏野获编》)
[注]①上:明神宗朱翊钧。②泥犁:梵语,地狱。③材官:官名,管理工匠土木之事。④紫磨:上等的黄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亦有艳之者艳:羡慕。
B.潜遣材官说之曰潜:秘密地。
C.亦移檄诘前事甚晰晰:明确。
D.悔形于色形:脸色。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广东惠州王子龙“坚守师约”的一组是
①王拜受②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
③因日以烧炼为事④再三譬晓不从
⑤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⑥一呵成紫磨矣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虔州的王子龙因造反而受磔刑后,有功将士全都受到了按功劳大小给予奖励的赏赐,其中包括后来调任楚雄巡抚的中丞秦舜峰。
B.贪婪和狠毒的刘节斋为了得到能变百物为金银的方法,指使下属派人诬告广东惠州王子龙就是三年前造反的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
C.秦舜峰来信追问和孙区吴的反对,并没有便刘节斋因深感后悔而痛改前非,反而私下写信给孙区吴的属官蒋杞,指使他杀人灭口。
D.虽然《万历野获编》属于私家著的“野史”,但其作者敢于大胆揭露官吏滥杀无辜罪恶,大胆表明对“仙者”行为的“皆不可晓”,很耐人导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③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④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①中涓:宫中太监。②黄冠:代指道士。③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克:能够
B.将尽厥职焉厥:他的
C.既反国而隐焉反:通“返”,回到
D.相与泫然泫:雾气潮湿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复国之志的一组是
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②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③有松可荫④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也
⑤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⑥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养民,从小读书,喜好《楚辞》及诸子经书,涉猎广泛,学问渊博。在朝为官做太子少傅,后来弃官离家来到华山当道士,仍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住在山野,采集着野菜,并且互相谦让着吃,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范养民的心愿。
C.即使天气睛明,雾气散尽,站在华山顶上东望,也仍望不见“宫阙山陵”的半点影子,但范养民一定曾多次长久地东望过。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规模和环境,主旨是歌颂和赞美庵主范养民的人品和操守。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下列各句都有实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 B.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C.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 D.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起死回生(死、生:动词作名词,死人、活的状态)
B.气象万千(万千:数词作动词,呈现各种姿态)
C.取长补短(长、短:长久,短小。)
D.荣宗耀祖(荣、耀:使动用法,使……光荣、使……荣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