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
|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
|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
|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
读该表,完成问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
| 全国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
| 1991 |
2000 |
1991 |
2000 |
1991 |
2000 |
1991 |
2000 |
|
| 种植业(%) |
59.73 |
51.9 |
66.4 |
57.5 |
65.96 |
62.9 |
63.13 |
55.6 |
| 林业(%) |
4.2 |
3.5 |
4.89 |
3.9 |
4.64 |
4.1 |
4.51 |
3.8 |
| 牧业(%) |
26.28 |
27.0 |
25.52 |
32.7 |
28.34 |
31.2 |
26.43 |
29.7 |
| 渔业(%) |
9.79 |
17.6 |
3.2 |
5.9 |
1.05 |
1.8 |
5.93 |
10.9 |
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和林业 | B.林业和牧业 |
| C.渔业和牧业 | D.种植业和渔业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 A.种植业和林业 | B.林业和牧业 |
| C.渔业和牧业 | D.种植业和渔业 |
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
|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回答问题。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
|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
| C.节省建筑材料 |
|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
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 B.高温多雨的气候 |
| C.降雨强度大 |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
阅读所给漫画,完成问题。
结合漫画中小孩的话语分析老汉的行为主要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 C.持续性原则 | D.阶段性原则 |
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
| B.石油污染 |
|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
|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下列作物中,图中②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是 ( )
| A.花生、甘蔗 | B.大豆、花卉 | C.枸杞、甘草 | D.甜菜、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