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选自《知识文库》,作者崔洁、有改动)
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1)                                (2)                                      
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思考:“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10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顶碗少年

①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②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③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④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艰难地转身。碗,又在他头顶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碗又掉了下来。

⑤剧场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了一躬。

⑥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剧场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当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写出白发老者说的那一句话。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那一摞碗却仿佛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5)“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精神!”一句流露出作者对顶碗少年怎样的情感?读完本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多少雾霾还要重来

①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与之相关的词汇,如“PM2.5”“爆表”“APEC蓝”等,几乎家喻户晓,“‘霾’头苦干”“自强不吸”等网络段子更是为人津津乐道。2015年刚开始,重庆主城区为治理雾霾叫停烟熏腊肉、柴火鸡的措施,又使雾霾成为舆论焦点。

②雾霾如此受人关注,一方面,缘于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近年来雾霾日益频发。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平均日数36天,较常年偏多27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2014年,我国京津冀地区日数为61天,较2013年偏多25天;长三角地区66天,较常年偏多7天。

③看到上面的数据后,也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近年来雾霾越来越频繁呢?

④首先,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肯定是逐年增加的。关于这一点,《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中指出,近50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雾霾过程增加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以北京为例,据中科院的研究结果,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一般由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物等转化而来)。

⑤其次,除了人类排放外,有利于雾霾发生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成为雾霾天气增多的“帮凶”。其中包括静稳天气增多、平均风速减小、降水日数减少等。

⑥静稳天气通常指近地面风速小、大气稳定的一种低层大气特征。大气持续静稳,导致扩散能力较差,使污染物在近地层累积,更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平均风速减小、降水日数减少已经得到相关数据的支持。从降水日数来看,1961~2013年,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西北地区东部、江淮、华北、东北西部等地降水日数每年减少0.5~1天。

⑧2014年,在厄尔尼诺状态下,东亚冬季风偏弱,造成气流的输送和扩散能力变弱,空气静止不动,呈静稳状态,同时层结稳定度也增加,空气下冷上暖,流动性变差,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弱的季风会带来脏空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近年来雾霾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定,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应该怎样防止雾霾天气对人的危害?请列举两例。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郭英剑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随着而来的纸质书的大滑坡,书店举步维艰。让很多人深感忧虑,甚至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区分两者。

我不否认数字化时代会出现许多信息垃圾,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也不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就一定会导致阅读质量肤浅化,先不说电子媒介让经典书籍变得更加便易携带,使人们阅读的机会与时间都可能增加;仅是网站、微博、微信出现的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作品和观点,就不能视而不见,数字化时代,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

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我还是想说:不要忘记经典。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者说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路,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键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底的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和价值呢?

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把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在崇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在。

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有写作。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成为专职作家。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以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得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

虽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的,欣慰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

(文段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

(2)文章第三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3)文中很多句子讲究语言的分寸,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这种特点的一项是  

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

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D.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

(4)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

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夏洛伊与土豆

【美国】詹妮斯•沃尔弗

夏洛伊是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从我创办动物收容所那天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现在它已经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我今年已经49岁,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壮,我感觉自己就像夏洛伊,想做事情,但已经力不从心。

10岁那年,我和爸爸一起救治了一只受伤的鹈鹕。从此,帮助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就成为我向往的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康复顾问,但我的心里想着动物,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工作,在阿肯色州北部的奥索卡斯租了15英亩土地,创办了洛基山动物收容所,照顾那些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

夏洛伊是我带进收容所的第一只动物,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收容所的护卫。白天,夏洛伊和动物们在院子里玩耍;晚上或碰到坏天气的时候,我们一起把动物赶回圈里。最重要的是,它那尖锐的吠叫声可以吓跑土狼、山猫和其他饥饿的猎食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一起照顾收容所里其他的动物。这个地方是我的,也是夏洛伊的,如果没有它,我该怎么办?

一天中午,我正在哄夏洛伊吃饭,我的朋友姗迪给我打来电话:“詹妮斯,你可以收养一只新生的小羊羔吗?它的一条腿在分娩时断了,羊妈妈拒绝给它哺乳。”

“赶快把它送过来。”我挂断电话,我找了一块毯子放在夏洛伊的身边。

“你就要有一个新室友了。”我告诉它。它抬了一下头看我一眼,又趴下。我不知道年老的夏洛伊是否还能照顾一只新的动物,

小羊羔被送了过来,我把小羊羔放在毯子上。它瘦小就像一堆土豆泥。“我就叫你‘土豆’吧。”我说。我一边说一边用模子固定它的断腿,接着给它喂奶,我看见夏洛伊正盯着我们。

几天以后,土豆变得强壮一些。它艰难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夏洛伊。夏洛伊抬头看着小羊羔。终于。土豆走到了它的目标身边,它低下头,小鼻子在夏洛伊身上来回嗅着,然后舒服地趴在了夏洛伊有着厚厚的毛发的脖子上。夏洛伊用头温柔地蹭了蹭土豆作为回应。

“夏洛伊,看起来你交上了一位新朋友。”我很开心。

第二天,当我打开门,土豆正站在门后等着我——它不是自个儿,夏洛伊也站在它后面看着我,欢乐地摇着尾巴

“夏洛伊,你……”我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这一切。

土豆跟着我进到厨房,我惊讶地看见夏洛伊紧跟在它的后面。当我用火炉加热土豆的牛奶时,夏洛伊站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现在你对这只小羊羔感兴趣了?”我问夏洛伊。土豆喝牛奶的时候,夏洛伊摇摇尾巴,然后走到它的水盆和食物盆边。看来它又自己吃东西了。

每天夏洛伊带着土豆都一起绕着房子散步。每当有客人来访,夏洛伊就站在土豆和客人之间保护它,盯着客人,直到客人通过它的审查。土豆在草地上奔跑,夏洛伊虽然跟不上,但它的眼睛一直没离开……它又是一条工作犬了,它找回了生命的支点。

在土豆来这里两个月后,夏洛伊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前,它就已经准备走了,但它一直等到土豆有能力照顾自己才离开。

……(文段有删改)

(1)文章详写了年老的夏洛伊 ①  直至去世这件事,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插叙了“我”创办动物收容所和 ②  这两个内容,

(2)请分析文中两个加点的“盯”字不同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主旨推断,下列哪一项作为结尾最恰当  

A.我含着泪把夏洛伊葬在收容所的旁边,让它继续守护者其他动物。

B.它留给我一个新的支点,支撑我沿着自己的愿望继续下去。

C.感谢你!夏洛伊,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我亲爱的好伙伴。

D.土豆后来一直长得非常健康,看着它,我就像看见夏洛伊。

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谁关注你的背影(节选)

孙道荣

①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

②上了车。母亲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他点点头,没关系的。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③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他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清了。

④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地回忆。看了一眼后视镜,他与母亲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母亲一直在盯着他看,盯着他的背影看。

⑤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

⑥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常怀旧,多愁善感了。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那是去年秋天,他和妻子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在学校门口,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他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公交车开走了。他和妻子一直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儿子没有回头。妻子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

⑦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⑧从儿子蹒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他和妻子就习惯了儿子的背影。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的身后,随时张开双臂;儿子会跑步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儿子上学了,他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才放心地离开;儿子高考了,他答应不送孩子,以免给他造成精神压力。可是儿子一走出家门,他和妻子就走到窗前,看着他的背影,直到完全看不见了。

⑨他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留给他和妻子的,将是更多的背影。就像他自己,总是把背影留给了父母双亲。

⑩车开到小区,他打开车门,搀扶着母亲下车。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在母亲的后面。母亲七十多岁了,腰板还不错,但步履已经有点蹒跚。母亲真的老了。

⑪母亲突然回头。他揉揉眼睛,加快了脚步,和母亲并肩,缓缓向家走去。

⑫有时候,人生需要回一回头。回头,你就会看见,默默注视着你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  人。

(1)文章运用了  的记叙顺序,叙事线索是  

(2)把选文第⑫段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3)请分析选文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选文最后一段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文章标题“请关注你的背影”能否改为“背影”?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