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PM2.5”
汪韬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其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此时最好不要锻炼,锻炼时间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文章开头从被文人墨客吟诵赞美的雾写起,有什么作用?
第④小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落难的王子》,回答问题。“我”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落难王子对人生的感悟是什么?
多愁善感的王子面对厄运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动物们吓得四散奔逃,惟独一只犀牛迎上前去,怒目相视。
老虎愣了一下,掉头走了。
远远观望的动物们蜂拥而上,团团围住这位勇士,向它唱起了赞歌。
老虎并未走远,它远远窥探着。不一会儿,它见犀牛离开了这群动物,马上返身冲来。
动物们又四散奔逃。只有一只刚出世的天真的小羊羔毫不畏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迎上去,对着老虎亲昵地“咩咩”叫着。这小家伙把老虎当成自己的亲娘,想吃它的奶哩。老虎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愣了片刻,反身走了。
远远观望的动物们又蜂拥上来,团团围住这位不怕虎的小勇士,向他唱起了赞歌。
羊羔的母亲,一只老山羊走上前来,制止了大伙的赞美。它恳切地说:
“伙计们,请你们闭上尊口吧!我的孩子由于无知,差点儿送了一条命。老虎不知什么缘故没有吃它,这已是万幸了,还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犀牛与羊羔面对老虎都是迎上去,原因是
()
A.相同,都是无所畏惧的精神。 |
B.不同,犀牛怒目而视是无所畏惧,羊羔是无知,认敌为娘。 |
C.不同,犀牛是出自机智,巧斗老虎,羊羔是无知,认敌为娘。 |
D.相同,都是出自无知,不识虎性,盲目斗争,盲目亲近。 |
仔细阅读老山羊说的话,为寓言补充一个概括出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
这则寓言寓意不只一个,在不脱离原文的前提下,驰骋你的想像力,谈谈你体会到了哪些生活哲理。
猎狗有幸同时被两个城市邀请参加午宴。天一亮,猎狗兴高采烈地跑到第一个邀请它的城市,看到屠夫正在宰牛,它没有等,急急忙忙跑向第二个城市,到了那里,看见厨师正在淘米。这时正是清晨八点钟。它又飞快地跑回到第一个城市,只见炉子上正在煮饭,还没有做熟。它片刻未停,再奔往第二个城市,但见人们正在盛饭,它又第三次赶到第一个城市,看到奴仆在擦盘子,它一分钟也没等就又匆匆离去。这时已是正午十二点。它由于不停息地往返三次,饥渴劳累,嘴里不断滴着口水。它第四次来到第一个宴请它的地方,客人正宴罢散去,再到第二个宴请它的地方,人们也已酒醉饭饱,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两处丰盛的宴席,猎狗都没吃上,最后只好舔点儿残羹剩饭充饥了事。猎狗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它想参加第一个城市的午宴,不想参加第二个城市的午宴。 |
B.两个城市都争着邀请它参加午宴,它只好来回奔波。 |
C.它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而且三心二意。 |
D.它不愿总在一个城市等待。 |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阅读。
落难的王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文中画线的三句话分别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文中加括号的句子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迁移过关
《河水和大堤》是著名杂文家、诗人刘征的作品。作者创作了大量杂文和寓言诗。本文通过写河水和大堤,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
河水和大堤
刘征
河水在两条蜿蜒的大堤之间流着,像一条银鳞闪闪的大蟒。
“好啊,河水!”河上各式各样的船只大声地唱着。它们;有的摇橹,像蜈蚣伸开长腿;有的吐出白烟,像蛟龙喷着云雾,凭着水力轻捷地航行着。
“好啊,河水!”水中的鱼虾、龟鳖、萍藻、菱芡,还有无数浮游生物,齐声唱着。它们或俯或________,或沉或________,顺应着和谐的水流,自在地生活着。
“河水啊,你就是生命之源,你就是自由之母!”白鸥踏着浪花的旋律,向河水高唱赞歌。
可是,河水并不这么想。它满怀愠怒,瞪着两条大堤,心想:“自由之母?笑话!我给这两条大堤紧紧地夹着,只能在狭窄的河槽里沿着指定的方向流动。这大堤,像两条锁链捆住我的手脚,我的生活跟囚徒差不多,还谈得到什么自由?要自由,就得砸碎这大堤!”
于是,河水举起高山一般的大浪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颤动了一下。
“别胡闹,否则你会毁灭!”大堤喊着。
“谁怕你的威胁!”河水轻蔑地吹着口哨。
于是,河水又一次举起大浪,用尽全力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崩裂了。
河水哈哈大笑,它狂热地冲出河床,漫过大堤,向着四面八方流去。
霎时间,一场水灾发生了。
河水像千万头横冲直闯的野兽,吞食了村舍,吞食了田野,吞食了家禽,吞食了一切山林草树。船只折帆断桨,有的搁浅,有的沉没。各种水族冲得晕头转向,有的在洼里喘气,有的在山崖上碰死。
一切幸存者都在咒骂河水。河水哪里去了?它变成漫山遍野的浑浊的泥浆,漂浮着各种尸体和杂物,发散着令人恶心的臭气,河床早已干涸,裂出横七竖八的大缝子,像在一块破布上画着无数歪歪斜斜的大问号,在问:
自由在哪里?
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文章第②段加横线的句式,再为划波浪线处写一个与船的特点有关的句子。
请在第③段横线上各填入一个恰当的字。
文章最后一句用象征性的手法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既与开头第一句照应,又总结了全文。请根据行文思路在横线上写出这句话(提示:用开头第一句中的7个字组合而成)。
请用一句恰当的格言(别人写的或自己写的均可)概括本文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