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班主任邓老师正在办公室里备课,听到有人喊报告,抬头一看,是班里的何皓皓同学。
②“老师,我放在书包里的二百块钱被人偷了。”何皓皓慌慌张张,一副难过的表情。
③“哦,怎么回事?”
④“钱放在书包笔盒里,今天不见了。”
⑤“知道谁拿了吗?或者怀疑哪个了吗?”
⑥“不知道。老师,这钱是我妈前几天给我买球鞋的,我没买到球鞋会被妈妈骂死的。你一定要帮帮我,你就告诉我妈,说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何皓皓急得涨红了脸。
⑦“你不能亲自告诉你妈吗?”
⑧“我妈不相信我的。求求你告诉我妈好吗?”
⑨“你不想找回自己的钱了?”
⑩“也不知谁偷的,不找了。”何皓皓嗫嚅道。
⑪邓老师定定的看着何皓皓,想从他脸上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但何皓皓一直低着头,不敢看老师。
⑫这个一贯调皮捣蛋的学生今天似乎变了一个人。难道就因为二百元钱?
⑬“不行,我一定要帮你找回来。”邓老师很坚决地说。
⑭课上,邓老师说:“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有一个学生,家里很穷。一天,同学们出去游玩,在游玩的时候,他捡到10元钱。当时10元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他来说更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买到很多自己一直想买而没买的东西。看看周围并没人注意自己,他赶紧把钱装到裤袋里了。一阵“咚咚”心跳以后,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又跟大家一起玩了。后来丢钱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钱丢了,急得直哭。那同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想把钱掏出来还给人家,但他始终没有掏出来,毕竟10 元钱对他的诱惑太大了。但是,回去以后,一直不敢花这10元钱,以至几十年后,这10元钱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阴影。他,就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那个丢钱的人就是我。他让我一定要把他的故事告诉我的学生。”
⑮邓老师语气沉重又严肃地说:“今天,何皓皓同学的二百元钱被人拿了。”邓老师顿了顿,也不拿眼睛扫描全班同学,双眼向上,左手反复将短头发向后拢,若有所思。
⑯同学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仿佛要看出谁是偷钱的人。
⑰邓老师接着说:“要找出拿钱的人一点也不难,只要把大家的书包和口袋翻一遍就可以了,很简单。但这样的话,拿了钱的同学就烙上了一个小偷的印记。我为什么说拿而不说偷,就是因为你们还是一孩子,见钱起贪念是难免的,犯点错误也很正常,我不想你们因为一时的糊涂,给你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⑱邓老师亲切的话语,如春风细雨丝丝缕缕飘进同学们的心里。
⑲“但是,钱一定要还给何皓皓同学。”邓老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强调,“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发一个信封,拿了钱的同学回去后将钱装进信封里,没拿钱的同学在信封里装两张白纸,封好后下午交给老师,好吗?”
⑳“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21下午,全班五十五个信封都投到了一个纸箱里,邓老师一封封地拆着信封,从一个个信封里抽出的白纸向邓老师表明着同学们的纯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全都是两张白纸。
22果然不出邓老师的意料。
23邓老师将早已准备好的二百元钱从一个信封里抽出来,大声地宣布:“同学们,何皓皓的二百元钱还回来了。”
24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
25唯有何皓皓同学一脸诧异。
26下课了,何皓皓怯生生来到了邓老师办公室,将二百元钱还给邓老师:“邓老师,我错了。钱呗我玩游戏花了,我不敢告诉我妈,所以想了一个歪点子。这钱是你的,我不能要。”
27“我知道。”邓老师很平静地说,“但你怎么跟你妈交代?如实告诉她?你妈那么辛苦赚来的钱,就被你这样花了,她非气死不可。”
28“但是,你的钱,我不能要。”何皓皓倔强地说。
29“咱们来个约定怎么样?”邓老师语气和缓。
30“什么约定?”何皓皓抬起了头,好奇地望着邓老师。
31“为了不让你妈伤心,也不让你妈骂你,我们就保守这个秘密。这二百元钱你先拿去买鞋,但条件是以后再也不许玩电脑游戏。”邓老师说。
32何皓皓沉默不语。
33“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行吗?等你以后长大工作了,再还我,怎么样?”邓老师把钱塞给何皓皓,满脸慈祥。
34“好,老师,我一定会还你的。我们拉钩。”何皓皓伸出右手食指,与邓老师的右手食指紧紧扣在一起,使劲拉了一个钩。请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 段落 |
1~13 |
14~20 |
21~25 |
26~34 |
| 内容 |
A |
邓老师教育并启发学生还钱。 |
B |
何皓皓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玩游戏并承诺长大后还钱。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嗫嚅”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⑮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分析邓老师为什么要以“五十五个信封”这种方式来找回二百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邓老师是位很有爱心的老师,你认为她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不少于2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是一种语言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和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和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像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禅机(禅,chán。禅机,原指禅宗和尚说法时,用言行或事物来暗示教义的诀窍。这里是比喻阳光语言的秘密。)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捉摸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浪潮,在你的耳边轰响着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鼙,pí;鼙鼓,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即使是喁喁(喁,yóng)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着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晴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文中看,①段中划线的“箔片”和⑤段中划线的“金箔”分别指什么?
“箔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划线的句子应怎样理解?它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简要概括出第⑦段的内容。
本文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请你找出一句并说出欣赏的理由。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简要写出你曾听懂过阳光语言的一次亲身体验。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________的汽车声,隔壁工厂________的马达声,老奶奶________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①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②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③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④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选文第一段划横线的“它们”指代________。
在第一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修饰词。
“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一句是从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两句之间抽出来的。
第二段最后一句是
| A.反问句 | B.设问句 | C.一般疑问句 | D.双重否定句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阅读
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如果将“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改为“你就在听,就得听”行不行?为什么?
第一段中的划线词“这些”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根据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是声音,课文在说明声音时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这三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按原文填空。
当微风柳梢,当清风明月,当狂风
巨浪,当台风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端上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在生命的春天里,作者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
如何理解“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
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作者把生命比做四季,想一想,还可以把生命比做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