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②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③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④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⑤“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⑥“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⑦“是!”
 ⑧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⑨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⑩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塔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请将选文的写作思路填写完整。

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中的三个“定格”的句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杨利伟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航天员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请结合选文第④、第⑩段中的相关词语,说说优秀的航天员应具备哪些素质。(说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⑦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有节选)
中国茶道中的“和”含义是什么?
第⑥段的语言特点。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代·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结合文末的内容,理解诗歌中茶的作用。

(17分)
穿越死亡的父爱
陈凤优
1从小到大,我从没见父亲流过一滴眼泪。可在我手术前,他哭了。
2那是春节后的第四天,我肚子疼得厉害,几天也不见好,父亲带我上医院检查了几次,可查来查去,都查不出个所以然。
3不久后,我又做了一项检查,检查结束,医生紧皱眉头,自言自语:“怪事,小肠中怎么有个瘤?”他认为,这种瘤极为少见,十有八九是恶性的……很快,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就在快进病房的时候,他站住了,揩了一把湿漉漉的眼窝,步伐轻快地走了进来,冲我笑了笑。
4父亲不死心,他跟医生商量,要给我做CT检查。但他把检查单递进那扇小窗后,就默默地走开了。检查室里,进来一位医生,是父亲托人找的一位熟人,父亲想让他来帮自己看个明白。
5半个小时后,那位医生出去了。我悄悄地扒着门缝往外看,父亲一看到他的脸,仿佛心里的一盏灯灭掉了,脸色由焦急变成了黯淡,他站在原地不动,仿佛腿有千斤重。果然,那位医生叹了口气:“唉,太年轻了,真可惜……”父亲扶着墙慢慢地蹲下了,把十指叉进了头发,使劲地绞动着。过了一会儿,他吃力地站起身。我赶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跟他回到病房。他一直沉默地往回走,但扭头看我的时候,脸上却溢满了微笑:“没什么事,只要做了手术,就会好的。”
6过了一会儿,父亲去了医生办公室,回来后对我说:“明天就可以手术。”就在我准备进手术室前,父亲忽然把大姐叫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见大姐一个人回到我的身边。我有些慌了,拉住大姐的手,连声问:“爸呢?”大姐说他有点儿事,马上就来。
7手推车把我推出了病房,行进在长长的走廊上,家人都跟在后面,谁也不说话,只听见“嚓嚓”的脚步声。这时,传来“祝你生日快乐”的铃声,这是我给父亲调的手机铃声!循着铃声,我使劲将脑袋往后仰,终于发现父亲站在走廊的尽头。(A)远远望去,他是那样苍老。在走廊的尽头,父亲肩头耸动,压抑着哭声,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的眼泪。
8我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给我打了一针,我的身体慢慢失去知觉。不知过了多久,一张圆圆的脸靠近了,轻轻地对我说:“别怕,是良性的。”
9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却没有多惊喜。我流着泪,最先想到的就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
10从手术室里出来,我又被送回病房。父亲却不在,大姐说父亲怕我失血过多,去买血浆了。顿了一下,大姐又说,父亲走之前叮嘱说,手术完了一定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不知哪来的力气,挣扎着说:“给我电话!”
11大姐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号码,放到我耳边。“嘟……嘟……”又过了一会儿,听筒里终于传来父亲的声音,沙哑又克制:“手术完了吗?怎么样?”
12我感到一阵心酸,憋了半天,才哽咽着说出手术的结果。(B)过了许久,突然传来父亲的哭声,那苍老、喑哑的抽泣声,像委屈,更像一种释放,穿透我的耳膜,慢慢地浸透我的皮肤、血液和每一根神经。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第1段中“从小到大,我从没见父亲流过一滴眼泪”和“可在我手术前,他哭了”是否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文中多次写到眼泪,请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A、B两处哭声的理解。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五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朱自清的《背影》和本文都是歌颂父亲的佳作,两文中的父亲在形象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微博”时代来临
金振邦
①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
②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曰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③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④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1分钟用户就做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Twitter(微博客服务的网站)首发。连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⑤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据报道,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种导向。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2010年74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微博的导向作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领导人先后开设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⑥微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微博发展如日中天。微博将使这个世界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生勃勃。
结合全文,说说微博深入人心的原因。
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第⑤段,说说加点词“意见领袖”的含义。
“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除微博外,还有很多新科技产品正得到广泛运用,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
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
“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2分)
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过,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有删改)
请你赏析文中“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一句的妙处
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说明。
请你指出开头一段的巧妙之处
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1)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2)给美丽做道加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