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判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

A.会天大雨,道不通会:正赶上()
B.失期,法皆斩法:按法律()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逃走()
D.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威吓()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今闻无罪,二世杀之。
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D.陈胜、吴广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公子扶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大雨()⑵已失期()
⑶上使外兵()⑷楚人之()
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⑴天下苦秦久矣。
⑵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字。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胜。
【注】①贾诩:张绣的谋士。②太祖比征之:曹操连续攻打张绣。比,连续;之,代张绣。 ③断后:行军时走在后面。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奈何追( )②而公曰必( )
如公言( )④纵留将断后( )
与“太祖比征之”中“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公与之乘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2分)
绣 以 精 兵 追 退 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根据选文说说贾诩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场战争的胜利和张绣也有一定的关系,请问张绣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共12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官。③解狐:人名。④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⑤尉:军事长官。⑥举:举荐。(《吕氏春秋》)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发闾左適戌渔阳()⑵已失期()
⑶其谁可而为之()⑷用之()
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从【甲】文陈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原句):
写出与两文内容或主题紧密相关的成语(各写出两个):
【甲】: 
【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之,问其。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④《艾子讽齐王毋筑城》的题目是后人加的。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用两处。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苦支备()(2)问其()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4)臣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邹忌规劝齐王要善于纳谏,艾子规劝齐王不要劳民伤财筑城。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概括说说他们采用了怎样委婉的办法?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射箭偏离了靶子),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丢到)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昆虫)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故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郁离子》)
用“/”给下列句子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公以五十乘赐弦章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晏子没十七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则臣食之______________
(3)之唱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辞鱼不20.翻译下列句子: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景公“射出质”而群臣“唱善者若出一口”的根本原因是()

A.景公喜欢听奉承话,群臣因此讨好他。 B.群臣缺乏才智和胆识,一切顺从君主。
C.群臣都想同弦章一样得到景公赏赐鲜鱼。 D.群臣有意谄谀,掩盖景公的过失。

弦章坚决谢绝景公赏赐鲜鱼,其主要原因是()

A.因为接受赏赐将违反晏子的道义,顺从阿谀奉承的欲望。
B.因为要劝谏景公提防谄媚,纠正景公的过失。
C.为了保持君子的廉洁,不与群臣同流合污,谄媚争宠。
D.为了遵从晏子的道义,弘扬晏子遗留下来的美好品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