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贵族政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斯大林模式确立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历史学家统计了英国1700年到1959年城市化发展进程,对下侧曲线图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

A.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20世纪初期发展最为迅速
B.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迅速
C.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英国大量向海外移民导致了农村人口减少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为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B.都强调保障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C.以法律的形式肯定法国启蒙思想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其和政体

民国二十二年学者张素民提出:“……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中国今日之觋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下列说法与材料主张不相符的是( )

A.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以求取现代化
D.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