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
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
A.帮助奥斯曼帝国摆脱窘境以稳定中东的局势 |
B.主持正义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一贯原则 |
C.弱小的埃及比强大的埃及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
D.让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互相牵制以从中渔利 |
阿里以军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最终导致了阿里改革毁于一旦。下列对阿里对外战争的连接不正确的是
A.东一阿拉伯半岛 | B.西一叙利亚 |
C.南一苏丹 | D.北一希腊 |
阿里在中央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下设7个部,规定各部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全国划分为7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阿里在埃及实行征兵制,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军队完全由阿里控制。上述材料说明阿里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
①完全照搬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②使阿里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权力
③仿效西方只是一种名义,实际上并未借鉴西方
④虽然借鉴了一些西方元素,实际上是建立了封建政治军事体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2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
A.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 | B.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 |
C.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 | D.笼络埃及的上层人士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